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文|11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似乎是秉持着这个理念,近些年的许多类型剧都开始在“生活流”上大卷特卷。
就拿最近格外热闹的悬疑剧来说,《黄雀》《棋士》《沙尘暴》中大量刻画生活细节,但并非每一部都足够吸引观众入场。目前已经完结的《黄雀》有着《对手》的主创阵容,可以比拟《天下无贼》的刺激开局,却因为开篇几集案情与生活的杂糅,让许多观众持观望态度。

当然,太过生活的生活流也出现在其他类型剧中。从完结不久的医疗剧《仁心俱乐部》到前段时间扎堆上线的现偶,几乎每一部都要在强类型之下讲一讲生活这件小事,就连以前天马行空的古偶,如今都要四平八稳地落地。
“生活流”展现的是剧情环境、人物经历,但如果在强类型中让生活喧宾夺主,那观感就略显尴尬了。
生活这件小事
对于“生活流”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铺天盖地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太一样。
制片人Z认为生活流写法的兴起始于《漫长的季节》,制片人N则认为从《隐秘的角落》开始就已有苗头。再往前推,《长安十二时辰》也对古时唐朝市井街巷进行了高度还原。正如Z所说,“当某个赛道越来越卷、趋于饱和,大家必须要开始复合其他元素,采用新打法。”
拿《漫长的季节》来说,它让业内和观众看到了国产悬疑剧的另一种可能性。剧中用出租车司机王响(范伟 饰)的视角串起了横跨二十年的套牌案和碎尸案,但案件不再是唯一焦点。
“当时东北市井的烟火气、老年三人组的斗嘴等生活和喜剧元素非但没有和故事打岔,反而起到了另一种化学效果。王响查案的动力源于对儿子死亡真相的执念,本质上是对自己破碎生活的一次救赎,这种情感驱动让悬疑内核更有了温度。”

《隐秘的角落》同样如此,从朱朝阳(荣梓杉 饰)的视角出发,展示三个孩子与犯罪嫌疑人张东升之间的博弈,观众可以从朱朝阳和张东升的补课生活、各自的家庭关系中寻找犯罪动因的蛛丝马迹。
它的情节安排离普通人的生活更近,塑造了一种近在咫尺的恐怖,所以剧中出圈的点会是张东升的“一起去爬山吗”和童谣《小白船》,“观众讨论的点是窒息的家庭关系,而非案件本身有多么精彩。”
生活流往往通过某一元素来体现,目的在于增强观众的共鸣,在制片人N看来,所谓的生活流写法倒推到网文,其实是一种“种田文”的变种。早期的网文突出强情节,所以诞生了现在看来狗血又悬浮、在当时却极具戏剧张力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当读者看腻了这个类型,又兴起了温馨平淡的“种田文”。

不过,生活戏写得究竟好不好看,无论是网文还是影视剧都很考验主创的功力,铺陈的细节够不够细腻、能不能让观众有触动才是关键。
悬疑剧做好生活流就是要案情有案情、要生活有生活,其他类型剧也同理。其实早在古早偶像剧时期,生活流就已经不拘于类型,比如《恶作剧之吻》中描述的台北生活,《王子变青蛙》中展示的小海岛生活,都是让人能共情甚至心怀向往的生活流。
在制片人N看来,青春校园剧的导演猫的树将生活流做得很好。《如此可爱的我们》《当我飞奔向你》等剧集中不乏对校园、家庭的讲述,细节扎实才能让他牢牢地站稳这个赛道,“既固定住了青春剧的受众,又用共鸣来吸引偶像剧之外的受众。”

职业剧中,郭麒麟主演的《平凡之路》也是很好的例子。据制片人N所述,这部剧的初始定位是民事律师经手奇案的普通设定,直到年轻编剧在剧情中增加了对贫苦律师生活的描述,才让这部剧有了突围的机会,“真实、细腻、温暖来源于创作者本身的生活体会。”
不只是鸡毛蒜皮
够有生活味的戏可以是锦上添花,但它不等于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并非所有的生活流桥段都能为观众所接受。
比如郭京飞的表演风格向来有一种市井幽默,但《黄雀》中对生活的描写多少会影响观众的体验。对比《棋士》开播前5日的数据来看,《黄雀》起步热度较低、涨幅相对较小,目前收到的评价褒贬不一。
喜欢这部剧的观众一是会为后期起飞的剧情叫好,郭鹏飞、李唐等警察与佛爷、广叔等违法分子的斗智斗勇很精彩;二是惊喜于《对手》的主创阵容:卢伦常执导、王小枪编剧、郭京飞主演,结局火传鲁和年轻丁美兮的露面也让人对第二季有所期待。

然而,也有许多观众因为所谓的生活流而止步于前几集,剧中生活戏占比多、人物出场众多、剧情交织错综复杂,作为悬疑剧着实搞晕了观众的头脑。剧中的小偷有不同的帮派和技术风格,比如听障三兄弟是“刀片党”、花姐养女及其男友是“镊子党”、医生佛爷是“制造意外党”等等。
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扒手在剧中都有完整的人生,主线案情仿佛只是为了串起扒手人生的过场戏。借用网友小猪的调侃:“集数都过半了,真正的主线才有一点点进展,眼角膜早就干巴了!”
不难看出主创希望用犯罪分子背后的故事讲述人性的复杂,唤起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反扒意识。但众多角色人生的讲述,反而降低了案情的比重,对警匪剧应有的刺激也有一定的影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大获成功的悬疑罪案作品。
拥有同一批主创的《对手》是“间谍夫妇”的奇情设定,间谍剧常见、中年夫妻常见,两相结合就是悬疑中的SSR。间谍也有中年危机,要算账过日子也要面对子女的青春期问题,观众可以在新奇的前置中找到共鸣。
《漫长的季节》则是融入了社会改革、下岗潮的大时代背景,王响那种被时代抛弃的处境会引起很多观众的同感;《雪迷宫》的题材虽然是较为常见的缉毒,但是它的生活感体现在缉毒队的日常细节,而不是角色人生堆砌起来的情节。
无独有偶,生活流为了日常而日常的情况不止出现在悬疑类目,医疗剧同样容易因“生活”而损失观众。

《仁心俱乐部》显然有做中国版《机智的医生生活》的心,辛芷蕾、白客等演员很适合演生活流,剧情伊始女主男友因生殖器被卡住入院的设定也蛮有喜感。但问题在于,前几集围绕男主奶奶给医生送红包的情节不仅古早,还重复了数次,观众对老生常谈的医患矛盾已经见怪不怪;剧情后期主角身边人都要沾点天灾人祸,剧情冲突到极致,有一种既现实又脱离实际的别扭。
“前置性不强,就会导致剧情硬拔。”类型剧中做生活流不是易事,将生活等同于鸡零狗碎,显然并不能俘获观众的心。
生活还会继续
即使生活流不是万能钥匙,但制片人们的统一观点是,这个写法仍然会继续下去。
在Z看来,“就像日本推理小说有本格派、社会派一样,悬疑剧的生活流做法有它存在的道理。大家不仅仅关注作案手法、凶手是谁,更关注背后的情感逻辑、案件为什么发生、人物为什么这样做……悬疑往后靠,背后的人性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如果一部剧对日常的关注不多,对观众而言其实是不够有共鸣的。N认为“任何剧都可以做生活流,观众有时看长剧是为了抚平自己的心境。哪怕是欧美超英剧集,也会讲述超级英雄的代际矛盾,反派角色也要塑造一个能打动人的动机,再小众的题材也要代入当下人们生活的困境。”
这种写法不仅是国剧的趋势,放在日韩剧中也一样。
日剧《重启人生》讲述了过着普通人生的麻美死后,为了下辈子能转生成人而不断尝试重生的故事,它的主要内容是女孩们温馨治愈的日常,也有隐藏着惊涛骇浪的草蛇灰线。因为套上了“重生”的奇情设定,剧中人物的生活不再是流水账,而是细致入微的加分项。韩剧《超异能族》作为超英剧,虽然以特效和大场面为主,但真正打动观众的同样是父母爱情、父爱、母爱等元素。

N表示,“平台会把生活流归为精品剧的细分技法,通过生活元素或某一元素的加强来打造精品剧。生活流的意义在于让人对类型剧更有共鸣,从而助力作品在类型中破圈。现在短剧也开始涌现生活流了,《家里家外》找到的就是人情冷暖的共鸣点。”
但说到底,生活流能不能写好依然要看编剧的技法和生活经历。
以悬疑剧为例,Z认为“一般悬疑剧的受众群体都是习惯快节奏强反转的,而生活流的做法注定是需要铺垫的,需要建立好情境才能让观众代入,所以很可能会对观众产生叙事耐心挑战,给不到他们期待的刺激很有可能就弃剧了。而且情感和案件的比重也需要做好平衡,包括内在逻辑的紧密,否则很容易是两张皮,一旦结合不好非但不能加分,反而会拖拉节奏,也让一些生活戏份像注水。”
生活戏份很重要,但绝不能喧宾夺主,“从创作上来说,年龄低的编剧创作不了高龄观众爱看的戏,生活经验少很难写出需要生活经验的剧情,只能靠想象和技法。如果编剧的体悟不够强、不够细腻,就会导致剧情为了日常而日常。最好的方法还是做前置的奇情设定,像《对手》和《漫长的季节》,剧本身关注的就应该是人们的生活。”
原标题:《生活流流入类型剧,真的能吸引观众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