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淮北改革”日前发布消息,2024年,安徽淮北市委党建办在全市开展了优秀调研报告征集活动,现将部分获奖优秀调研报告陆续刊发。
其中,淮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斌在其调研报告中谈道,他带队赴一县三区有关镇村进行深度调研,通过专题座谈、实地走访、抽样调查等方式,全面摸清淮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目前,淮北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2.39万亩,占全市基本农田的93.1%,占耕地面积的8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中,淮北市位列全省第二名,受到省政府督查考核激励。
报告也提及,当地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仍需加力。一是群众参与度有待提升。在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现场勘察不够细致;项目实施中群众投工投劳占比较低,部分项目没有充分尊重项目所在村干部群众意见。二是规划融合性还需提高。与其他相关部门衔接不够,存在与周边沟渠、河网联通不畅现象,尤其是遇到极端天气,影响了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发挥。节水灌溉、耕地存量保护、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病虫害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仍需有机融合。
何斌表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难度相对较大。一是新建项目面临挑战。2011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先易后难有序实施,目前剩余未建的都是建设困难的地块,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位置相对偏远,分布相对零散,建设条件相对较差,建设成本较高的地块;二类是采煤沉陷区,我市采煤沉陷区中有永久基本农田约12.91万亩,由于沉陷年代不同,深浅不一,且水下有各种障碍物,建设成本高,难度大;三类是杜集、烈山部分山地及山前平原,因水文及地质原因,建设机井需要打较深钻孔,不符合水利部门要求,而目前的投资标准也不具备打深井的条件,项目推进存在一定困难。
二是改造提升压力较大。2019年机构改革前的项目,当时分别由发改、财政、原国土等部门组织实施,俗称“五牛下田,各拉各调”。表现为:投资标准偏低,建设内容不全。平均每亩投资仅为770元左右,建设标准、质量要求不一,导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实际质量不均衡,耕种、利用感受不一致。部分设施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投资标准低,设施老化,出现桥涵淤塞、机井无水、道路断头、沟渠填平等设施损毁情况,加重了改造难度。
调研报告还指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管护机制运行不畅。在管护主体方面,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建后工程移交村民委员会管理,但村民委员会人员数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很难符合管护要求,缺乏工程管护经验,造成管护困难。在管护机制方面,管护主体在工作中存在管护范围、管护内容、管护标准和资金使用界定不清以及监管单位在监督考核中缺乏政策依据的情况,致使管护责任落实难度大、管护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是管护资金难以落实。由于大多数乡镇、街道财政紧张且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造成“凑钱买马、无力配鞍”的情况。如建成的通电机井项目,据测算每台变压器每月电损、定损费用约500元,面积1万亩的行政村大概需要8—10台变压器,每年电损、定损费用近6万元。有的村为了节省开支,报停变压器,造成水泵、电缆损坏被盗,机井不能正常使用。损坏的农田基础设施修复不及时,导致使用周期缩短,功能难以发挥。
三是管护手段相对滞后。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职顺力弱”的局面依然存在,市县两级建管人员配备不足,建后管护工作多采用行政巡查方式,在当前工作任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监管很难做到全域覆盖。
上述报告提出,应坚持统筹结合,在科学设计建设内容上做足文章。例如,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媒介、乡村广播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提高投工投劳比例,让更多群众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来。搭建监督反馈平台及时解决农户反映的问题,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农业农村部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分别对全市待建、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再一次全面摸底排查,彻底理清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等。
调研报告呼吁,应坚持建投并重,在全面提升工程质量上狠下功夫。例如,合理提标准,拓宽筹资渠道。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标准,并综合考虑建设难度和物价上涨等因素,随时动态调整,逐步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投入合理增长机制。借鉴阜阳等市做法,整合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多元投入模式,鼓励市场化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涉农企业等利用社会金融资本,先行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财政资金奖补。另外,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制度,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实现项目建设集中统一高效管理。切实摸清存量高标准农田的质量等级和需要改造提升的规模与边界,明确不同等级存量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补助标准,提升改造等级。针对淮北市永久基本农田中的山地及山前平原地块建设难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等。
对于建后管护水平问题,何斌表示,应坚持管护为要,在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上力求实效。具体来看,一是健全机制聚合力。构建政府牵头、农业农村部门为主、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推进小组,形成推动高标准农田管护的合力。
二是完善制度促规范。修订该市管护措施,将管护责任与群众利益密切挂钩,进一步明确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责任、标准、内容以及资金来源等,并将管护工作纳入年度高标准农田重点工作开展考核评价,与下年度建设预算挂钩。
三是创新模式提效能。借鉴马鞍山等市管护经验,每个镇设一名监管员,每个自然村设一名网格员,形成一个镇加N个网格的“1+N”管理模式。对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托管、流转经营的高标准农田,鼓励由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负责农田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实施经营主体自主化管护。大力推广保险管护机制,以水路田林等工程设施为重点,建立高标准农田保险体系,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持久发挥效益。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进行管护试点创新,组建田头专业化管护公司,激发受益群体自我管护意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