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提挡加速,更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提前6年多完成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
百年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勇打头阵。
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今天,中国成为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过去20年,专注于前50项复杂技术能力,从其中的7项发展到47项,中国“获得复杂技术能力”令世界瞩目。
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生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十足——
信心在新质生产力。
(二)
中国经济未来可期,底气在哪里?
就从“春节”申遗成功与《黑神话:悟空》获国际大奖说起。
千百年来,春节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和牵动人心的精神图腾。
今天,“阖家团圆”的诉求,让春运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成为一个文化现象;“美好生活”的期盼,让“村晚”“博物馆里过大年”等新年俗成为新年味……
更重要的则在于,“辞旧迎新”这一传承至今的精神内核,赋予人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奋发情怀,在新的时间坐标中去开始新的奋斗。
《西游记》这部数百年前的中国神话小说,则赋予人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英雄气概,勇于搏风击浪、敢于争取胜利。
实践告诉我们,文化不仅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新质生产力更让“文化+”不断释放出对经济的强大赋能效应。
创造性阐释经典故事,探索“经典的当下意义”,《黑神话:悟空》用数字技术呈现瑰丽想象——
古建景观浑然天成,战斗设计精彩流畅……这场古典神话的当代转化,游戏销售额达90亿元,背后是空间计算与定位捕捉技术等“黑科技”的强力支撑,是中国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
山西隰县小西天、河北福庆寺等古建筑被精细还原,年画、剪纸、皮影、说书等文化元素完美融入……这场现实中国的数字幻化,让不少外国朋友“跟着悟空游中国”,为中国文旅融合带来“泼天流量”。
《黑神话:悟空》,生动彰显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释放的巨大能量,更展现出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的潜能和空间。
今天,“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商业”“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催生越来越多的新增长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湖南浏阳借助无人机、天幕,结合AI、全息投影等技术,创意烟花璀璨绽放,惊艳八方来客、带旺城市消费;
上海百联集团营造“文旅商体展”融合的多元消费场景,让商业空间成为市民的“会客厅”和“艺术厅”……
强化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优化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必将拓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在“两创”中,贯通传统与现代,融通文化与经济,文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人文经济学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生相长的“大文章”。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经济现象往往都有文化源头,文化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终极变量,发展最终要以文化来定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正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中华文明焕发新的时代光芒,既赋予全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坚忍力,去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又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奋力开拓。
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中国经济凯歌行进,中国式现代化一往无前——
底气在中华文明现代力量。
(三)
中国经济生机无限,活力在哪里?
想起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下的“先手棋”。
今天,得益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性布局,我国经济实现更深层次的畅通无阻、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发展的“增量空间”被打开。
从国内大循环看,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释放“统一大市场红利”。
去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这第1500亿件快递,正是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点赞的“又大又红”的天水花牛苹果。
这颗苹果,何以走出西北沟坡,畅销全国?
桥隧跨越山海、道路纵横穿梭、机场拔地而起……畅通“大动脉”,改善“微循环”,“流动的中国”活力四射。
循环越畅,内需越旺。两个“新消费群体”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发展型消费”带来的动力作用强劲而持久。
一是成长于经济快速增长期,“新一代青年群体”有较强的新型消费意愿。
2023—2024冰雪季,消费规模超1500亿元,青少年和年轻人是“关键力量”。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攀升至47.6%,青年是主要消费群体。这一群体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掀起供给侧的深度变革,带动新消费的欣欣向荣。
二是迈入“长寿时代”,超3亿“银发族”消费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
看需求侧,“银发族”线上成交单量、购物用户数、成交金额均增速可观;看供给侧,智能科技、康养健身、旅游休闲等产业加速“适老”“为老”。据预测,202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为30万亿元。
这两个“新消费群体”崛起的背后,是人口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人口综合红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孕育的市场机遇。
顺应新趋势,抓住新机遇,持续涵养这个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将不断厚植发展的巨大优势,筑牢应对变局的坚实依托。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看,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创造新的世界市场,带来“高水平开放红利”。
从1994年到2024年,从100万标箱到5000万标箱,30年吞吐量增长到50倍,上海港骐骥一跃的背后,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是双循环的良性互动不断加深,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共赢路更宽。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钱凯港开港,标志着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破浪而出,铺就中拉共赢的发展繁荣之路。
开放力更强。2024年底,筹划近30年的中吉乌铁路正式启动,将开辟从中国到欧洲和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节省运输时间7至8天。
同行者更多。2025年1月1日,金砖大家庭迎来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多个伙伴国,“大金砖”再次扩大“朋友圈”。
和合共生、携手前行,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
有数据显示,去年平均每一天,就有1144亿元的商品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间进出;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
麦肯锡去年发布《中国消费市场的真相》认为,“中国消费市场面临危机、消费者对奢侈品兴趣减退以及外资正大规模撤离中国等说法经不起细致推敲”,“秉持客观全面的观点将是在庞大、活跃的中国经济中寻找持续增长机会的关键”。
市场相通、产业相融、规则相联、红利相加,双循环落子成势、相互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活力在新发展格局。
今年,我们要决胜“十四五”,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干字当头,实干为要。以新质生产力构筑竞争力,以中华文明现代力量激发创新创造力,以新发展格局把握主动权,中国经济航船将驶向无比广阔的蓝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