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丙类目录与每年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于今年年内发布第一版。工作程序拟参照医保目录调整程序,但会发挥好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保险公司充分参与。丙类目录的商保结算价格由国家医保局组织保险公司与医药企业协商确定,探索更严格的价格保密措施。
国家医保局表示,丙类目录有利于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上海两会,文德镛也带来多项有关推进落实多元化医疗支付渠道的建议。文德镛认为,医保是老百姓看病用药的主要保障,但医保的总原则是“保基本”,对高价值创新药械市场回报需求尚不能完全满足,只有依靠商业保险来补充。但商业保险又因为整体规模较小,仍然不能对创新药械形成有效覆盖。
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数据开放力度,依托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商业保险)等平台,实现商业保险数据与基本医保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帮助商业保险公司设计出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保险产品,提升商业保险的市场份额。
此外,从政府端引导商业保险行业优化制度体系,制定既符合国情,又具有专业性的行业标准和使用规范,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有效嵌入保险平台,提升商业保险的普及率,推动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尽快完善。2024年,多家跨国企业(MNC)高价收购上海本土生物科技(Biotech)公司的案例,可以说跨国企业“来华扫货”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影响了中国生物医药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对老百姓的用药可及性造成潜在威胁。”文德镛表示。
他建议,政府鼓励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引进和孵化更多创新平台和技术落地,推动生物医药提能升级。政府牵线搭桥,定期组织生物科技公司和链主企业、金融机构进行路演交流,引导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在合作时优先考虑本土链主企业。对出售给跨国企业的特定创新管线,要求报备,形成“缓冲带”。
今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7.9件。
文德镛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海在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上有先发优势,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入到产业创新发展,深化落实上海先导产业战略和国家战略。他透露:“2025年,我们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产品正在美国进行桥接试验,进一步推进美国的上市申报。自研MEK1/2抑制剂FCN-159片即将在中国获批上市。此外,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进一步提升患者可及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