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感到更加快乐,即便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状态更好。
从公园20分钟短暂的休憩推及到在草原上一生的漫游,李娟写:“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近日,这些关于草原、关于远方的著作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并举办了新书发布活动。
《永远的马头琴》:追逐少年之光
以“了不起的非遗,逐梦少年之光”为主题,《永远的马头琴》图书分享会举办。活动的特邀嘉宾是本书作者金少凡、儿童文学评论家徐德霞、国际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
国际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做客《永远的马头琴》图书分享会
《永远的马头琴》是一部以齐·宝力高为原型的儿童成长小说,讲述了痴迷马头琴音乐的男孩阿木尔做梦、追梦、圆梦的故事。面对重重困难,阿木尔以顽强的毅力打败了追梦路上的一切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齐·宝力高是第一位在蒙古国举办马头琴独奏音乐会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马头琴专场音乐会的中国人。他在致辞中说道:《永远的马头琴》这本书非常好。我这一生就为了马头琴,我是一个为马头琴而活,为马头琴而死的老头。我要让马头琴的琴声传遍世界,让孩子们喜欢马头琴。这部作品体现了我对马头琴的热爱与执着,我在阿木尔身上看到了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随后,齐·宝力高拉起心爱的马头琴,为现场读者带来表演《赞歌》。
《永远的马头琴》书封
之后的分享环节,金少凡谈起创作《永远的马头琴》的心路历程。为了将这部儿童小说完美呈现给孩子,他八次到草原采风,收集有关马头琴的传说,了解马头琴改制的故事,在讲述梦想故事的同时,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蒙古族的长调、呼麦、马头琴、萨吾尔登等展现给孩子,让孩子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随后,儿童文学评论家徐德霞与金少凡就这部作品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徐德霞认为,这部作品以儿童生活、儿童视角既深情赞美了逐梦少年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光,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伟大而历史悠久的马背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之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刘凯表示,这部儿童小说传递了一种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精神。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动儿童文学的多样性和多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藏在石头里的马》:看到城市以外的广阔世界
聆听来自草原的欢笑——鲍尔吉·原野《藏在石头里的马》新书发布会由新蕾出版社主办。作者、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鲍尔吉·原野,国际安徒生奖评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谈凤霞等进行了分享。
《藏在石头里的马》新书发布会嘉宾合影
《藏在石头里的马》是一部充满野性与想象的幻想小说,讲述了两个蒙古族少年满达和巴图因为玩摔跤意外进入岩画世界,变成了两匹骏马,自此开启了一段奇妙的草原探险之旅。两个少年真正见识并融入了草原动物的世界,一路跟随动物朋友学习如何在大自然中生存,感悟着动物的生活智慧,也领略了大自然的危险、欢乐、包容与温暖,成长为刚强有力、心中有爱的草原男子汉。
在发布会上,作者鲍尔吉·原野率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现在的孩子尤其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更多被高楼大厦、被课业、被游戏所束缚,鲜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我的创作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文字给孩子们带来独一无二的文学体验,引领他们走进自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到草原的广阔、幽默与自由。”鲍尔吉·原野把心中对草原的爱融入文学创作,这本新作《藏在石头里的马》能让孩子感受到草原的宽广与生命的深度,看到城市以外的广阔世界。
《藏在石头里的马》书影
谈凤霞用“惊喜”二字高度评价了这部作品,她表示:“对于幻想作品来说,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处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是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原野老师游刃有余的高超技巧。他通过两个孩子摔跤的情节,让他们以一种巧妙又嵌套中国元素的方式进入一个奇妙的幻想世界,趣味盎然。此外,原野老师对于结尾的处理同样让人意犹未尽,既能引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又抛出了一个关于身份与回归的深刻哲思,让读者意识到,每个人都不应给自己做预设,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最后她还提到,作品中对于细节的处理极为精巧,不仅展现了宏观的布局,还蕴含了微观的匠心。
新蕾出版社副社长石崑总结发言时表示:“《藏在石头里的马》这部作品以两个孩子进入岩画世界变成马的奇妙设定开场,充满张力的想象引人入胜。作者将对草原文化的深情与见解融入其中,生动展现了草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而书中蕴含的丰富的自然科普知识,无疑又是送给孩子的文学之外的一份特别惊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