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钢报道:新一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生物质热解碳汽联产、图像修复的“天花板级技术”、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11月15日,记者从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获悉,中国科学院系统40多家机构携270多项成果亮相,涵盖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空天海洋与农业、合成生物等领域。
“通过将重离子加速至光速的70%,可以实现精准打击肿瘤,而且相比传统的放疗,对人体的伤害大大降低。”在高交会现场,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吸引不少关注,该项目负责人王坤介绍,该装置实现了该领域国产设备零的突破,首台装置于2020年投入临床应用,截至2024年10月底,首台装置已治疗患者1600余例(含临床试验46例)。
王坤进一步表示,跟踪统计数据显示,46例临床试验受试者5年生存率达到64.04%,远超我国现有常规放疗癌症治愈率36%的水平。他还透露,该装置今年已在广州、惠州落地。
生物医疗产业领域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同样引人关注。该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是一种新兴先进的肿瘤精准放疗方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带来的“基于高算力云化控制器的具身智能底座”更是引爆现场。据介绍,“具身智能底座”构建了具身智能的物理训练环境、数据增强与建模仿真平台、具身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赋能具身机器进入工厂最后一公里。“通过这一底座,可以有效让工业学会工业场景下的各项操作技能,替代人力进行一些重复性或者具有危险性的作业。”该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表示。
在本届高交会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发挥“主场优势”,带着130余项创新成果亮相,重点展示了医疗设备与科学仪器、生命健康与合成生物、先进电子与能源材料三大主攻方向,以及“AI+”与“合成+”两大新范式的亮点成果。
深圳先进院数字所研究员董超团队展示了一款智能画质增强大模型SUPIR,该技术被称为图片修复的“天花板级技术”,可有效修复多种类型的退化图像,还支持通过文本提示进行图像恢复的精细控制。据了解,该技术已实现市场化应用。
记者还了解到,面对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的转化不平衡问题,深圳先进院在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坚持科学与产业一体设计、一体推进,积极探索和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截至目前,深圳先进院已累计申请专利1.6万件,申请PCT专利3000余件;累计孵化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持股达386家,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