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辽阔的海湾,能够给予一片土地多少财富?
千年海洋文化,渔港千帆竞发,领 " 鲜 " 滋味令万千食客寻得一碗 " 人间烟火 ";455.2 公里海岸线,旖旎海洋风光,海上文旅打造独具特色的 " 诗和远方 ";多座优良港湾,海岛星罗密布,优越的自然禀赋打开 " 蓝色粮仓 " 的生态潜能……因海而生的汕尾,正在因海而兴。
2023 年 2 月,广东省委发布《关于实施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实施。通过实施 " 百千万工程 ",广东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重点领域改革的先行实践。凭借天然的地理优势,滨海之城汕尾,也正稳稳用好 " 蓝色宝石 ",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近期,南方都市报、N 视频重磅推出大型融媒策划《万千气象看广东》。本期,特邀嘉宾汕尾摄影博主余浩帆(@" 汕尾里里安 "),他将乘船驶入大海,以视觉角度打开汕尾的崭新气象,探索看不见、摸不着的海风,如何为广东 " 吹 " 来了千亿级产业," 吹 " 来一份份充满新光彩、新活力的 " 百千万工程 " 答卷。
海上丛林追 " 风 " 逐 " 电 "
打造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
在汕尾陆丰,乘船驶入大海 12 公里,便可见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风机矗立在碧海上,海风轻拂," 风车 " 转动,错落有致。这里坐落着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登船穿行其中,感受这片独特的海上丛林,令人震撼。
" 当风速大于每秒 3 米,这些‘大风车’便会转动起来,巨大的叶片在额定风速下转动一圈能产生 7.6 度电(后湖项目),风机组产生的电能会通过 35kV 的海缆运送到海上升压站,经过升压后,再通过 220kV 的高压海缆运送到陆上集控中心,之后再接入电网系统。" 据中广核汕尾海上风电公司现场工程师吴育佳介绍,这片 14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超 45 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 135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350 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近一万公顷。
汕尾陆丰海上风电项目,一排排风机整齐地矗立在碧海上。余浩帆 摄
" 风机叶片转动起来,都是真金白银。" 余浩帆说道。目前,海上风电作为驱动世界各国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和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在汕尾,海上清洁能源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特,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态势,带来的就业、税收和产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洋面之上,风车缓缓旋转,而海水之下,群鱼亦纵横碧波。据吴育佳介绍,在中广核后湖 50 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全球首个抗台风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 " 伏羲一号 " 在日前完成建成投运。海洋牧场为什么要建在风电场?—— " 伏羲一号 " 的建设充分利用海域,降低以往养殖模式带来的海岸线生态环境压力,创新性实现了 " 海上风电 + 海洋牧场 " 模式,其采用的桩基桁架式结构,能够直面 17 级台风。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 900 吨,年产值约 5400 万元。
从海上升压站近距离拍摄风电机群,海天一色的画面通透而辽阔,余浩帆表示这里 " 美到不用加滤镜 "。" 以前都是在岸边看海上风电机群,这一次近距离地欣赏这些宏伟的大国工程,我的字典里都找不到形容词来描述了。" 余浩帆说。
海上风机。余浩帆 摄
风从海上来,最后点亮了城市角落的灯,转动起工厂车间的机器。这片海域,正在描绘一个更深远的蓝色梦想。
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母港
打造 1.5 公里范围内的 " 自家码头 "
从升压站乘船驶回码头,已是黄昏时分。在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基地码头,黄昏时 " 蓝调 " 的色彩笼罩在码头伫立着的巨型起重机和龙门吊上,与空旷、辽阔的海面绘成一片别样的风景线。
" 刚刚你们看到的海上风机群,便是从这里起航,运送到深海的。" 据中广核新能源港口投资(陆丰)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作业管理经理高鲁新介绍,陆丰海工基地码头是汕尾海上风电项目和陆丰海洋工程基地的重要支撑性工程,也是目前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母港,兼顾原材料及重大件设备进出港、海上风电运维等功能。
陆丰海洋工程基地码头。余浩帆 摄
据高鲁新介绍,陆丰海工基地码头是中国广核集团首个码头业态项目,也是海上风电大型专用码头。兼顾原材料及重大件设备进出港、海上风电运维等功能。码头项目实现了园区货物生产与码头出运作业无缝衔接,其中海缆实现了从厂区直接导输缆到海缆船的功能,单桩基础及导管架具备了直接从厂区提货的条件,塔筒及小型桩基础实现了 " 隔墙 " 移货的功能,主机、叶片运送距离不超 1.5 公里,极大的优化了装卸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
" 码头为园区企业节约大量运输成本的同时,也能够让园区企业享受到‘自家码头’般的便利呀。" 余浩帆说道。据了解,码头项目年设计进出港产品包括钢管桩、塔筒、轮毂、机舱、叶片、电缆等风机产品,具备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设备的出运能力,年设计通过能力 145.5 万吨。
陆丰海洋工程基地码头。余浩帆 摄
海上" 大国重器 " 陆上造
风电全产业链集群 " 立体布局 " 海洋经济
夜幕降临,涵盖码头在内的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逐一亮起灯来,站在基地大楼顶层,整片基地的样貌一览无余——这对余浩帆来说,正是捕捉夜景的好时候。
凭借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汕尾在海上风电上发力,搭建起囊括大型海上风机整机、叶片研发、生产制造等产业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基地用地约 149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 32 万平方米,用海面积约 45 公顷。同时规划建设两个 8000 吨级专用码头及防波堤,产能规模按年均 75 万千瓦配套设备能力规划设计,项目总投资约 66 亿元。
目前,该产业园已聚集了中广核新能源、明阳智能等一批链主企业和中天科技、天能重工行业、中天海缆、天顺风能等头部企业,初步建成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运行维护于一体的专业化产业园,是目前全省产业链条最全、关联度最大、辐射带动力最强的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之一。
"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全球最大的 18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据高鲁新介绍,2021 年至 2023 年,该基地总产值达 330 亿元,是广东海上风电产业链关键环节。值得一提的是,红海湾实验室也已入驻园区,聚焦海上风电先进设计建造技术、运维技术、消纳综合利用控制技术研究,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乘着 " 百千万工程 " 的强劲东风,捧着海洋资源这一 " 金饭碗 ",绿色能源、临港制造、深海养殖、滨海文旅等海洋产业均依次在汕尾 " 全面开花 ",汕尾正不断加速开启更多蓝色新动能。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统筹:王佳 陈伟斌
执行策划 / 执行统筹:柯晓明
专题采写 / 摄制:李敏谊 陈灿荣 王熠 刘红豆 宋可心 吴彦洋
编辑统筹:董晓妍
编辑:黄亚岚 李芷琪
本版采写:南都、N 视频记者 刘红豆
摄影:南都、N 视频记者 陈灿荣(除署名外)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万千气象看广东 · 百千万工程在行动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