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2004年12月30日,华夏上证50ETF成立,标志着ETF这一崭新的产品在国内萌芽而生,拉开了指数化投资发展的序幕。
过去20年,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产品数量从0增长至1038只,最新规模达到3.78万亿元。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单市场股票ETF发展至跨市场股票ETF、行业ETF、跨境ETF、债券ETF、货币ETF等多种类型。
最近几年,ETF更是跑出了发展“加速度”,整体规模突破1万亿元花了七年多时间,接着用了三年零两个月时间就迅速突破2万亿元大关,突破3万亿元更是只用了九个月时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ETF从最初的小众品种发展成为目前资本市场上资金流入的“主阵营”。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新“国九条”等政策落地显效以及指数化投资理念深入人心的结果。
站在下一个二十年的新起点上,随着ETF生态圈逐步成熟、市场有效性提升以及产品创新加速,我国ETF市场有望迎来发展大时代,长期发展空间可期。
国内ETF市场迎来20周年里程碑
总规模达到3.78万亿元
2024年12月30日,中国ETF市场迎来了其发展的第二十个完整春秋。这不仅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过去20年,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国内ETF市场厚积薄发,产品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全市场ETF总只数达到1038只,总规模达到3.78万亿元。从发展阶段看,2008年之前ETF属于起步阶段,产品和规模都非常少;2009年—2017年,ETF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但增速较慢;2018年之后,ETF进入快速成长期。目前,ETF覆盖的资产图谱基本完善,包括A股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跨境、商品、债券、货币等各大类资产,基本可以满足投资者对各类资产的配置需求。
谈及ETF发展二十年来的历史变迁,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赵云阳用一个关键词“乘风破浪”来评价。他表示,过去二十年ETF的大发展,其基本的大环境是我国资本市场在不断成熟,包括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逐步提升。与此同时,α收益越来越难获取、投资者赚取收益更多来自资产配置。在这样的基础上,ETF产品凭借其资产透明、风险收益特征清晰的优势,吸引了各类投资者参与,不少原先持有股票的个人投资者也转化为了ETF投资人。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也指出,国内ETF市场总规模实现3个万亿元级的跨越式发展,反映了我国证券投资指数化转型的大趋势。借鉴海外经验,指数化投资趋势是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资本市场有效性增强、长期资金逐步入市的必然结果。目前来看,2018年以来国内ETF的快速发展趋势也印证了这一规律。
总结过去20年ETF的发展成就,上述华夏基金相关人士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ETF得到市场和行业认同。非货ETF规模的第1个万亿元用了17年,第2个万亿元缩短至2.4年,而第3个万亿元仅耗时约半年。
二是行业大单品的数量和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有若干只千亿元级别产品,其中,代表性品种——沪深300ETF总规模突破万亿元,中证A500ETF总规模快速突破2500亿元。
三是A股主要宽基指数体系实现跨越式迭代,宽基指数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不断提升。包括主要规模指数的市场覆盖度不断提升,同时能更均衡反映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特色宽基指数(例如)陆续问世,以及表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科创创业指数逐步细化。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更是指出,ETF大发展背后,反映出被动型指数资金定价权提升。“股票型ETF成交额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比例逐年递增,由2019年日均2%增长至今年9月24日以来日均6.9%,被动化投资趋势愈发凸显。”
“参考海外ETF市场发展经验,以美国为例,其被动权益基金规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发生在2020年,彼时美国被动权益基金规模在股票市场上的市值占比已达到18.9%,而目前国内该占比为3.8%。未来,我国被动权益基金仍有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庞亚平称。
股票型ETF占比达到77.89%
成为ETF市场主流
ETF大发展过程中,股票型ETF站在绝对的“C位”。
今年股票型ETF规模增长最为迅猛,成为市场最吸金的“利器”。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股票型ETF规模升至2.94万亿元,相比2023年底的1.45万亿元,增幅超过100%。尤其是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今年以来全部股票ETF基金净申购达10047.75亿元,史上首次年净申购突破1万亿元,且超越过去三年净申购总和。
资金流向显示,跟踪沪深300、上证50、中证A500等指数的宽基ETF大受欢迎,今年约90%以上的资金流入宽基ETF。尤其是9月24日以来,在市场反弹下,宽基ETF业绩表现较为亮眼,投资者认可度进一步提高。ETF以其灵活、透明、费率低的特质吸引越来越多资金流入。
受益于资金追捧,股票型ETF的占比不断攀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最近5年,股票ETF在全市场ETF中的占比由68.89%提升至77.89%。从单只产品来看,最大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总规模达到3673.88亿元,该ETF规模此前一度超过4000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也超过2500亿元,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规模均超过千亿元。
谈及股票型ETF的发展,庞亚平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ETF本身透明度高、分散投资、交易便捷、费率低廉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借助ETF开展投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策在加大对ETF发展的支持力度。如今年新“国九条”提出“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等。ETF开发效率提升、产品类型拓展、生态圈持续完善,有助于吸引各类资金通过ETF投资入市。
“未来,在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的背景下,ETF市场规模预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股票型ETF作为ETF中可投资标的最丰富、认知度最高的品类,或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庞亚平表示。
最重要的是,ETF已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未来股票ETF有望在权益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此,嘉实基金表示,今年以来,指数化投资蓬勃发展,增量资金通过指数产品持续流入市场。随着中国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叠加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强以及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未来我国ETF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华夏基金也表示,未来股票ETF有望在权益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随着A股市场大幅波动和指数投资理念的培育,指数化投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嵌入资管生态链中。未来,以股票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将逐步成为承载居民理财资金的重要工具,并为机构资金提供高质量产品供给。特别是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正在探索构建“投顾+ETF”模式,ETF最终有望成为投资者进行交易和资产配置、实现财富管理的主要工具。
巨头纷纷降费
进一步促进ETF市场高质量发展
11月中旬,易方达、华夏、南方、华泰柏瑞、嘉实、华安等多家基金管理人一起宣布,调降旗下大型宽基ETF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两项费率统一调降至0.15%、0.05%,宣布降费的股票ETF规模合计超过1.3万亿元,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对此,华夏基金表示,头部ETF降费是我国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和指数基金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公募基金降费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成本,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中国权益ETF总规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居前,但是占股市市值规模不足5%,低于欧美国家13%左右的水平。另外,海外经验显示被动化趋势形成后往往有自我强化的倾向,即市场有效性提升、吸引资金流入指数基金、进一步提升市场定价效率的正向循环。最后,在政策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ETF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上述华夏基金人士表示。
同样,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ETF投资总监王乐乐也认为,国内ETF降费可能是大势所趋。放眼海外,ETF也经历了持续降费的过程。
然而,在降费背景下,基金公司可用资源整体减少,ETF业务竞争加剧,考验基金公司战略布局,下一个20年ETF市场格局或将生变。
华夏基金表示,从市场格局来看,未来头部化、精品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借鉴海外经验,头部ETF管理人将主导核心宽基、行业主题等产品,而中小ETF管理人主要在策略风格ETF、主动ETF等细分领域发展,不同类型管理人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例如美国ETF市场中,宽基ETF和行业主题ETF的头部产品基本属于贝莱德、先锋、道富三巨头,头部效应明显。但策略风格ETF、期权策略ETF等产品的竞争格局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很多基金管理人在某些细分领域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
王乐乐也认为,未来,国内ETF市场格局可能会向“一强多特色”的局面发展。这里的“一强”,是指在跟踪同一标的的多只ETF中,规模最大的几只ETF可能会具备“虹吸”效应,吸引资金流入,导致份额和规模持续扩张;“多特色”则是指由基金公司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服务,来提升客户的ETF投资体验,从而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多方合力共建ETF生态圈
伴随着ETF品种不断丰富、规模节节攀升、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ETF生态圈逐渐形成,并促进ETF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未来ETF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合力。除了政策端持续优化完善ETF申购、流动性服务等配套机制,交易所也需要从持续丰富产品供给、研究优化ETF基础制度、加强市场推广等方面发力,同时丰富ETF期权品种,完善风险管理工具。基金公司则需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做好投资者教育,提升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嘉实基金相关人士表示。
王乐乐表示,作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参与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ETF具备“所见即所得”的特征,有助于提升投资效率、降低投资成本。然而,如何运用ETF给客户创造较好的回报和体验,或将成为ETF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若能搭建完善的ETF投资策略和服务体系,或将对ETF的后续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王乐乐进一步表示,从海外经验来看,ETF的资产配置功能对ETF市场的后续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这需要三方面的建设:ETF投顾牌照的确认、ETF资产配置策略的建设和丰富、ETF产品尤其是跨境ETF的扩容。
在赵云阳看来,未来ETF的突围之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从纵向来看,指数化投资发展,特别是ETF,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内外部多部门协同,建设多方面能力:一是自上而下的战略整合能力;二是前瞻的ETF产品线布局能力;三是ETF运维与客户服务能力。
“从横向来看,ETF的马太效应在海内外都非常显著,原因是ETF需要资源和运维能力的较大投入,大公司这方面优势显著。因此,对于中小机构而言,应该与各家公司的基因及能力基础相结合,以差异化的战略参与ETF竞争。例如,银行系基金公司由于股东、客群优势,发展债券类ETF可能更具优势;由于股东方存在配置需求,保险系基金公司可以更注重布局宽基、红利等ETF产品线。”赵云阳表示。
创澎湃
迎战下一个二十年
站在下一个二十年的起点上,各大基金公司正厉兵秣马积极备战,用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拼搏出新的精彩。
不少基金公司畅想未来ETF的创新方向。庞亚平提出ETF后继创新突破的四大关注点:一是产品投资标的有望持续丰富。目前,我国ETF仍以A股宽基和行业主题为主,策略型和跨境型股票ETF、商品型ETF等还有较大的开发创新空间。
二是产品形式有望继续创新。近年来,海外出现的主动ETF、杠杆反向ETF等创新ETF发展十分迅速,也可能成为未来我国ETF市场的发力方向。
三是风险管理工具有望持续丰富,包括股指期货、ETF期权等,从而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风险管理与财富管理需求,进一步完善ETF生态圈,吸引更多类型投资者。
四是投资者教育与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当前,我国投资者对ETF的认知程度整体还有较大提升空间,ETF持有人数量、占比相较海外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行业需要着力突破之处。
“在促发因素方面,一方面需要基金管理人持续探索创新,结合海外经验与国内市场需求,前瞻布局、因地制宜,不断开发投资者有需求、愿意用的ETF工具;另一方面,需要行业继续加强ETF投教,增进投资者对指数投资和ETF产品的认知,同时借助投顾等力量,帮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ETF投资。”庞亚平表示。
王乐乐也指出ETF市场的三大创新方向:一、产品种类多元化,涵盖债券ETF、QDII—ETF等;二、投资策略的多元化,涵盖多资产配置ETF、主动型ETF等;三、ETF投资方法论的多元化,涵盖风格轮动、行业轮动等,力争让投资者更好地“驾驭”ETF这项工具。
华夏基金则提出,一方面,策略风格ETF仍有较大发展潜力,未来基于质量、等权、低波、动量等多因子策略产品有很大创新空间。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相关ETF同样值得重点关注。在国家高质量发展转型背景下,科技创新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持方向,未来必定有更多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ETF诞生。
“运用期权的下跌保护、备兑增强等策略ETF,透明模式的主动ETF等产品近年来海外发展迅速,是新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赵云阳也有自己的看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