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国际传播中心主任许邵庭:高水平开放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传播对贵州擦亮开放名片,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贵州国际传播中心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贵州比较优势,聚焦文旅、生态、“村超”等领域加大策划报道力度,力求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贵州。
兰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立山:兰州黄河国际传播中心坚持以“立体式”宣传思路,打造地方国际传播特色品牌;通过“平民化”报道视野,逐步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突出“创新性”传播理念,让世界爱上中国声音;运用“智能化”传播技术,不断占据国际传播制高点,累计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0余个、上亿受众。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主任苏怡: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文物基础影像采集突破100万件,超过院藏文物总数的50%;上线“数字文物库”,累计发布10万件高清文物影像;添加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智能检索功能,探索数字技术在文物采集、研究、利用、传播等领域的发展路径,以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让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人民日报总编室文化新闻版副主编智春丽: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持续探索文博报道的创新表达,“Z世代 中国风”栏目《古建新生》融合报道以国风手绘整版设计、创意视频、微纪录片的形式,讲述3名年轻人通过传承创新展现古建之美。该栏目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为主线,以新的呈现语态、对话姿态、融合生态,挖掘“95后遇见5000年、数字技术遇见传统文化、世界眼光遇见中国审美”的故事,呈现国潮里的文化自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央博数字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亮:“央博”是总台践行“用前沿科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自上线以来,用“科技+创意”点亮文化内容新品牌,将VR、AR等新技术应用到文化传播过程中;用“数字+文化”打造文化传播新模式,让“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等文化成果落地转化、普惠人民、走向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刘国祥:中国考古博物馆精选6000余件出土文物精品,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发挥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学术优势,采用二重证据法加以阐释,成为展示中华文明溯源年代序列最完整、展品内容最丰富、展陈手段最具科技感的国家级平台之一。
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郭士飞: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中国节日”的现象级传播强化内容引领,以大象新闻客户端为旗舰的多平台跨界融合传播拓宽渠道,以兼顾粉丝量、传播量的核心数据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在网端、掌端全面发力,与受众深度共鸣,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实现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双向奔赴”。
人民网灵境·人民艺术馆负责人杨成:灵境·人民艺术馆秉承用数字技术服务大众艺术的宗旨,积极探索文化艺术作品数字化新场景,并通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和“中国书画十大名家”系列数字作品及仿制画产品,以数实融合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海外发行数字作品,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新路径。
北京天桥演艺区文化产业园区运营负责人陈莉:文化产品“流量”与“能量”相互依存、互为促进。优质且有强大“能量”的文化产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等是文化产品的灵魂,更容易获得“流量”,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深层次需求,引发情感共鸣和社会关注,二者缺一不可。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二〇二三—二〇二四)》概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网研究院从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分析媒体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要求;基于典型案例研究,对新质生产力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展示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一、提升劳动者技能,数字员工崭露头角
数字主播、数字记者等应用于媒体内容生产、用户交互服务,构建起人机协同的媒体新型劳动主体。打造数智技术培训体系,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成为推动媒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开拓内容新形态,全面升级用户体验
各大媒体采用新技术,塑造数字内容生产与交互的新范式,拓展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扩展现实视听节目等产品形态。新型生产工具为媒体内容创作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带来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
三、革新内容生产工具,提升媒体智能化水平
数智技术深度融入用户分析、选题策划、信息采集、内容编辑、内容审核等环节,为媒体发展提质增效。各大媒体相继打造专属算法和垂类大模型,助力生产更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提供更具个性化的用户服务。
四、扩展生产要素类型,提升数据供给水平
数据资源是传播驱动的关键性资源,成为新型劳动对象。打造语料库、提供高质量数据供给,成为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多场景、多用途、多模态数据拓展了媒体服务的对象范围,媒体数据资源的应用拓展,进一步推动行业深度转型升级。
五、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各媒体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协同机制,培育发展内在驱动力。从国家层面到媒体行业,有效的制度供给正逐步规范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多元主体的创新活力。
现阶段,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体制机制革新推动媒体系统性变革,呈现出以下路径与趋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快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推动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拓展“新闻+”新业态;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顺应数智时代发展趋势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格桑达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部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主流媒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持续壮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主流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经过9年沉淀积累的党媒网站发展论坛,一定能够乘势而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全媒体时代,需要主流媒体着眼大局大势,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用精准议题设置筑牢思想基础。近年来,中央新闻网站、新媒体积极运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打造出“时习之”“何以中国”等一批精品栏目、品牌活动,长流水、不断线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要继续探索、勇于创新,让网民真切感悟领袖魅力、思想真谛、真理力量。
二是坚持内容为王。不论技术如何进步,媒体形态如何演进,优质内容始终是“压舱石”。我们要深刻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深入分析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等,强化定制化生产、分众化传播,不断提升内容的触达率、影响力,让主流声音影响主流人群,形成主流舆论。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实践反复证明,谁抢占了技术制高点,谁就能赢得竞争主动权。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等互融共通,加速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要积极拥抱运用新技术,拓展应用场景,丰富工作手段,不断提升全媒体传播实效。
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笃志前行,以新质生产力激活主流媒体内生动力,共塑主流舆论新格局。
(作者为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