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问题”不止于“算法问题”
广大新就业形态人员面临的种种困境,很大程度上是老一代农民工问题在数字时代农民工身上的延续,老问题叠加了新形态,但本质上仍然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如何有尊严融入城市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险问题。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不高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反复讨论,这其实主要是指城镇职工社保。原因很多,大致来说有两条:一是现有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是针对传统就业方式和劳动关系设计的,不适应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特点。二是多数新就业形态人员更愿意选择在户籍地参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尽管保障水平不高,但在这个兜底基础上大部分新就业形态人员更看重当期收入,对于参缴职工社保缺少积极性。
第二,社区治理问题。近几年,外卖骑手与小区居民或者保安发生冲突的报道屡见报端。很多地方,门难进、楼难上已经成为困扰外卖骑手的一个突出问题,相信很多人对电影《逆袭人生》里面类似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这个问题其实短期内有可能解决而且效果立竿见影,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当前,不少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开展了“骑手友好社区”共建,打通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深圳华强北商场已经产生了“跑楼送餐员”这一新生职业形态,这些做法都值得鼓励和推广。
第三,职业发展问题。理想的职业应当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成长性,或是随着职业技能积累能够获得更多收入,或是随着专业水准提升能够得到更多尊重,当然评价维度可以很多元。然而,新就业形态中很多职业的发展空间是比较有限的,在外卖骑手身上这个问题就很突出。尽管送外卖也包含着一定的隐性知识和匠心精神,而且从业时间越长一般来说收入也会越高,但从全周期来看职业发展性仍然是偏弱的。这一现实恐怕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期望和上升预期存在较大落差。
相比算法问题、社保问题,职业发展问题更加复杂、影响更为深远,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破解“骑手困境”,经济社会政策要精准发力
面对规模庞大的新就业形态人员,平台、政府和社会要形成合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保障和发展机会。以外卖骑手为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从平台角度讲,算法规则要不断优化,要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确保科技向善。畅通申诉渠道,提升对于因交通管制、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配送超时的容忍度,保护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
政府、平台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建设“骑手友好社区”,打通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对于地形复杂的商场、写字楼,可以发育外卖配送的“二级市场”,通过延长分工链条提升效率。
优化社会保障政策,真正拿出务实可操作的方案,切实解决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的“漏保”“脱保”“断保”问题。比如,可以考虑从最迫切的职业伤害保障入手,尽快推广“新型工伤保险”,解决外卖骑手的后顾之忧。据悉,这一险种已经在美团、闪送、货拉拉等7家平台试点,覆盖外卖骑手800多万,效果很好。
此外,要尽快改革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具体政策,调整户籍地、劳动关系、缴存比例、保险接续、统筹层次等方面的约束,建立适应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新型社会保险体系。
从长期看,还应深入研究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的职业发展问题,了解这一庞大人群的职业预期和流动趋势,给出更多的职业发展菜单选项。同时,还要关注随着技术进步与现有新就业形态可能面临的转型和替代问题,为制定长期的发展政策、就业政策做好战略预置。
(作者陈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乡村治理、土地制度与城乡发展问题研究,著有《土地政治论》《现代乡村治理基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