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索上海的玩法,热度最高的就是 " 冬日市集 " 比起这个,上海市民可能更爱 " 夜排档 "。
去年夏天,在浦星公路旁紧邻地铁 8 号线芦恒路的中欧街,一座夜市尚未在网络出圈就已经人气满满。
和一些夜市 " 脏、乱、差 " 的情况相比,这里既接地气,又整齐规范,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
今年 7 月份,记者曾走访中欧街夜市,其人气不减,但美食等选择相对雷同。
然而,最近记者再次走访发现这里一片黑灯瞎火。
" 网红市集 " 何以成为 " 消失的市集 "?
" 现实版眼见他盖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 现在不是做市集的时候了,时机不对了。" 曾经在沪上市集上月入 10 万的摊主刘伟告诉记者,今年 8 月份,他从中欧街夜市退出,在市集旁的社区商业里租了一个小铺面。
" 其实早在夜市关停之前,我们就开始另找出路 ",离开这个曾经让他在上海实现二次创业的市集,刘伟心里也百般滋味," 讲实话,这个还是让我们很多人在前两年经济困难,出路不多的情况下,赚到了比预料中多得多的钱。"
曾经摊主月入 10 万,后来一天赚几十元
2023 年,中欧街夜市几乎是沪上最火的几个头部市集,最多的时候达到 200 多个摊位,每天自发来打卡的市民也众多,场面非常热闹。
" 最初是附近的人们自发地来摆地摊,形成了一个临时商场,后来我们制作了统一的移动摊位,保证整个临时市场视觉上整齐、好看,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摊主看到这里的人多,大家喜欢逛,闻声而来,到这里摆摊,数量变得超出想象得多,我们需要加大投入对整个市集的卫生、整体视觉效果、摊主的招募与维护等等作统一的管理," 在此前采访中,当时的中欧街商场相关负责人邵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摊主数量太多,有限的工作人员无法承担如此大的工作量,因此招募摊主等工作都交给了第三方的运营团队。
这个第三方运营团队就是市集 " 主办方 ",主办方的负责人经过了多次变更,文斌是其中之一。
" 因为我们想做一条能够品尝到全国不同特色风味的美食夜市,所以东北小吃、老上海特色、桂林花甲粉等等都欢迎入驻。"
文斌需要做的不仅是对已有市集的运营,还要面向全上海、甚至全国招募摊主。
刘伟就是其中之一,彼时他正在泰兴、舟山、东莞等地考察市集,在抖音上刷到中欧街夜市正在招募美食摊主,从视频里,他看到了这个市集上可以说是人潮涌动、摩肩擦踵 …… 他果断拖着行李箱从东莞直奔上海," 从虹桥火车站过来,还没租房子,拖着行李箱我们就和主办方签了合同 "。事实证明,这次刘师傅的果断决定并不是 " 头脑发热 ",而是的确搭上了 " 集市经济 " 爆发式发展的船,也吃到了直播引流的红利。
"2023 年最火的时候,一天卖掉 300 份锅包肉,一个月能赚 10 万元;
一年过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市集,大家的选择也变多了,不过有时候一天还是能卖掉 100 份,虽然赚得大概是去年的一半,但能赚到 2 万左右,已经满足;
今年 7 月份,明显看到市集上的收入滑坡式下降,有时候一天赚 100 元,甚至隔壁的摊位,一天只进账几十元。"
赚不到钱了,摊主自然也逐渐离开。
到今年 10 月份,中欧街夜市完全关停,曾经热闹的摊位全都撤去,只剩遍地垃圾,曾经人气满满,到晚上灯火通明的中欧街夜市如今完全漆黑
一系列操作让市集 " 元气大伤 "
" 关停并不是没有缘故的,主办方做了不少让摊主觉得元气大伤的事情。"
多位曾经的中欧街夜市摊主告诉记者,这个夜市的选址本身有着天然的优势,靠近地铁和周边居民区,每天下班时分人流不少,由于社交平台的推荐火爆,甚至也吸引了全上海的人来逛夜市,元气大伤的事情是市集办得好好的,突然间跳闸断电,一片漆黑,或者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准备地关停。
" 从今年 4 月份起,经常会遇到跳闸的问题,那段时间我也在考虑要不要换个市集,会去不同地方摆摊,中欧街这里是偶尔来一下,结果来了三次,跳闸三次。"
某美食摊主说,停电之后一片漆黑,不少逛市集的人选择离开,更糟糕的是,市集上没办法使用燃气,制作美食都得靠电,顾客正在摊位前等候,结果停电了,有人愿意等但体验不佳,有人不愿等,只能退款,损失不少。三次遇到停电之后,这位美食摊主决定离开中欧街夜市。
摊主遭到突如其来损失的事情不止于此," 没有任何准备地关停更是让人觉得,这里不能再待下去了。"
"4 月份有一天突然通知关停 2 天,我第二天的食材都买好、备好了,只能全部扔了,无法出摊没有收入,还损失了 1000 多元。"
"5 月中旬,突然又通知关停一个月,当时正是最佳逛夜市的天气,不少人没收到消息,仍然来打卡,到了之后发现一片漆黑,纷纷都说中欧街夜市关停了。"
一个月后,摊主们再回来,发现每天的人流和收入都急剧减少,原本一天赚 5000 元,回来之后,1000 元都不到。
越来越松散的卫生保障更是让摊主们介怀。
" 以前主办方会请 5 个保洁,保证市集的卫生、摊位上的垃圾处理,后来他们为了控制成本,只请 2 位保洁。"
某摊主告诉记者,大家对于路边摊的卫生问题原本就有所顾虑,一直以来,他为了让别人放心自家的美食卫生没有问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主办方不及时地收垃圾把很久以来自己建立和维护的形象打破," 不干净的地方我也不愿意出摊。"
这些事情发生得多了," 只收钱不办事,光收租金和电费,不好好运营 " 成了摊主们对于主办方的印象。
实际上,主办方也叫苦不迭," 相当于我向商场租下这片场地,每个月的租金、电费、人工等运营成本十几二十万,支撑下来很不容易。"
" 现在市集不是无成本创业,租个铺面差不多 "
" 当时之所以选市集,是因为它算是低成本创业,但后来慢慢发现,市集上的成本越来越高 ",某摊主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做美食的设备需要占据 2 个摊位的位置,租金是一个月 7000 元,有时候挤一挤,只租一个也要 3500 元一个月,再加上每个月 400 元左右的电费,300 元的垃圾管理费,每月成本最低也要 4500 多元。"
出于固有认知,在很长时间内他都觉得在市集上租摊位比自己租铺面便宜,在市集上一年多之后,因为不堪市集的 " 骚操作 ",刘伟开始物色周边铺面,惊讶地发现,租一个铺面的成本竟然比一个小小的摊位性价比高," 一个月的租金 6000 元,但我能有自己的后厨,一个 50 平方米大小的用餐区,还能使用燃气。"
" 现在,我的店面还在市集旁,但是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地方,按照我们的喜好装修成了东北餐馆的样子,后厨也能保证干净卫生," 离开曾经成就他高人气的市集,刘伟凭借自己特色的锅包肉仍然让市集上的老顾客跟随着他,在小店时时光顾,甚至从宝山驱车一小时来吃。
" 网红可能是一时的,真的好吃才能跟食客长久做朋友。"
来源:上 · 观新闻、周到上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