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从0.8平方公里的江边小渔村,到拥有184平方公里土地,云集2.2万家企业,海纳近1/5的“世界五百强”的实力园区。
这就是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12月19日,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回顾总结四十年发展历程,谋划展望新时代发展蓝图,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
四十年来,南通开发区历经“小变大”“内转外”“散转聚”等不同发展阶段。南通开发区辖区面积并不大,但近年来在强手如林的国家级开发区中不断进位,去年综合发展水平考核成绩列第21位,较上一年度上升18位,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南通开发区以占全市2.5%的面积、4%的人口,贡献了全市7.8%的GDP、10%的财政收入、18%的进出口规模和25%的实际利用外资。
再出发,“不惑”之年的老牌园区如何突破空间瓶颈、产业转型等“成长的烦恼”,进一步抢占赛道、制胜未来?
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主动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南通开发区将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产业创新示范区”,努力实现十年“再造一个开发区”奋斗目标。
跳出舒适区,南通开发区“二次创业”底气十足。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季倪昇、钱咸华 摄
四十年,春华秋实
遥想百年前,张謇在南通兴实业、办教育,缔造了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也将开放、实干、创造的基因扎根于这片土地。
南通开发区从0.8平方公里的渔村起步,历经风雨,持续耕耘。
澎湃新闻注意到,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缩写“NETDA”音译为“能达”,其办公大楼就叫做“能达大厦”。
这四十年,南通开发区究竟何以“能达”?
1986年,南通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南通发布 供图
一切,是从长江畔一座没有门牌号的四合院开始的。
1984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有14家。有了这块“国字号”牌子,从一座四合院出发,靠10万元开办费起家,南通开发区跻身改革开放“先行者”。南通人说,他们抢到了“入场券”,挤上了“头班车”。
在“拓荒时代”,前路无人,无经验可循,这条路怎么走?既要有闯荡的决心,也要步步认真谨慎。
最开始,南通开发区敏锐抓住乡镇经济发展机遇,由传统纺织起步,发展轻工产业。随后他们率先引入外企,中外合办实体。
1986年1月,南通开发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南通东兴有限公司领取营业执照,开南通之先河。1990年5月,由新加坡三德树胶工业独资兴办的南通三德兴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获准在南通开发区成立,又创全省外商独资设企的首例。
本世纪初,抢抓“入世”风口的南通开发区,更是拥抱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浪潮,引进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高技术含量的外资项目,逐渐向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高端产业转型升级。
进入新时代,南通开发区敏锐转换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龙头型”“链主式”重大项目,逐渐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和新能源“3+1”主导产业体系,并前瞻布局深海、低空、氢能等未来产业。
一次次闯入“未知高地”、写下“无问之答”,南通开发区接连创下一个个“从无到有”的发展奇迹。
四十年来,这里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总投资超30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设立企业90多家,集聚了德国默克、德之馨香料、日本大王、虎牌生活用品、美国美乐家健康科技、瑞典奥托立夫安全气囊等重大外资项目。
今日之南通开发区,是南通外资最集中、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平均每0.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家外资企业,堪称南通最具活力的对外窗口和外资高地,也扛起了“投资南通”的品牌。
去年,南通开发区完成全口径地区生产总值911.13亿元,人均达26.33万元,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第21位,实现历史性跨越。
本次大会上,又有60个项目现场签约,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1985年冬,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简易用房 南通发布 供图
何以“能达”
回望这四十年来路,南通开发区坚持探索,逆势时敢扬帆、顺势时抢机遇,走好了一条产业跃迁之路,这颇为关键。
企业是南通开发区“最亮的星”。在能达大厦一楼的展厅里,四十家“建区四十周年突出贡献企业”,被列在全场最醒目的展牌上。
四十年来,南通开发区一直在展现一个“变与不变”的逻辑,园区面积从小变大,产业从旧变新,发展从重数量到重质量......可不变的是“亲商、重商、爱商”的发展理念,这早已融入南通开发区的精神血脉。
东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三木憲一郎坦言,“我对南通开发区有很深的情感”。1993年,日本东丽集团对50多处预选地进行调查研究,历经六次实地考察,最终被南通开发区良好的外商投资服务环境吸引,落户至此。
东丽株式会社是一家世界知名的综合型化学企业,在全世界拥有300多家关联公司。东丽在中国投资建设的第一家公司就落户在南通开发区。
在《砥砺前行四十年 南通经济开发区口述史》一书中,东丽和南通开发区的结缘故事有完整呈现。当年,日本东丽株式会社社长前田胜之助应邀来南通访问考察,恰逢大雾锁江,考察团从上海通过常通汽渡到南通耗时6个小时,比预计时间延长了3个多小时。当东丽调研团队抵达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南通市及开发区的领导连午饭都没吃,一直等候在江边,并在他们到达后第一时间热情的进行了介绍。
当年负责接待的南通市市长徐燕也回忆,东丽是南通第一个上亿美元的外资项目,当时在渡口等待时,非常担心这场大雾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最终,南通还是依靠诚意打动了投资者。
东丽酒伊织染(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兆琼表示,当年南通在交通上确实不占优势,但南通市政府热情、真诚的态度,以及当地扎实的工业基础和优惠的落户政策最终深深打动了考察团,这是东丽集团决定在南通投资的重要因素。
目前,东丽在南通开发区的投资已从1家公司变为5家公司,总投资额约15亿美元,员工规模超过3000人,南通开发区也已成为东丽集团在全球最重要最大的生产研究基地。
不少客商都评价南通开发区“政府工作效率高、服务意识强”。
这并不是偶然。
走进南通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迎面看到“有需即应、无事不扰、说到做到、马上就办”16个字。这16个字是目标,是承诺,更是不断创新的举措:“首席审批”“免申即享”“承诺制施工”“营商环境体验官”……当地甚至请来“民间嗅辨师”,用鼻子检测空气质量,纵深推进和创建无异味园区。
南通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的16字标语。
雄心:“再造一个开发区”
如今,南通已不再“难通”,而是已经“好通”,苏通大桥、沪苏通大桥的相继开通,让南通跨越了天堑,深层次、宽领域融入上海和苏南。
南通开发区,也在尝试进行更高的“飞跃”。站上“二次创业”的新起跑线,南通开发区怎么向新而行?
在本次大会现场,南通开发区提出奋斗目标——要用十年“再造一个开发区”。
保德林介绍称,要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开发区”。目标到2025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级”新台阶,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国家级经开区全国前20强、全省前8强;力争到203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较2025年实现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20亿元。
要在工业规模上“再造一个开发区”。目标年均招引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力争到2033年,工业产值突破4500亿元,较2025年翻一番,百亿级企业12家以上,税收超亿元企业40家以上,形成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要在创新能级上“再造一个开发区”。目标年均招引科创项目200个以上,招引市级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名以上。2030年前落户国家重点实验室南通分中心,集聚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5个以上;力争到203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突破4.5%,高新企业突破600家,上市企业2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家。
同时,南通开发区还发布了一项重磅规划——新时代未来产业园。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季倪昇、钱咸华 摄
南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曹海锋介绍称,新时代未来产业园是支撑开发区未来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GDP十年两千亿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园规划净产业用地约8000亩,整体地势平坦开阔,处于苏通大桥北侧、G15沈海高速东侧,交通条件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桥头堡”。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如此规模体量且集中连片的产业园区,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都是屈指可数的珍贵资源。对于大用地、大投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重特大项目,具备不可多得的承载条件。
本次大会,南通开发区也向全球客商发出诚挚邀请:“与我们结成’发展合伙人’‘奋斗共同体’,共同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施展才华、铸就梦想。”
四十不惑,恰是风华正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