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从技术角度来说,以蓝箭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有很多创新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一些领先。相较于2022-2023年,商业航天企业仍在模仿国家队,今年很多层面已实现了实质性的变化和突破,行业亮点非常多。”
12月中旬,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总经理、朱雀三号总指挥戴政对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
北京亦庄冬日的早上,街道上人流如织。这里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的策源地,蓝箭航天的总部也坐落于此。
蓝箭航天是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商业航天企业。去年7月,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全球首款成功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火箭,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9月,蓝箭航天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火箭实现十公里垂直起降,标志着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两个月后,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也取得成功。
对于当前国内商业航天发展形势,戴政认为,今年仍是行业可重复使用火箭全面爆发前的蓄势待发阶段。虽然受到天兵科技火箭试验故障等事件影响,商业航天发射次数上不及预期,但行业在技术上有很多重大进展,例如,很多企业都做了垂直起降、相关可重复使用相关试验。
戴政认为,通过此前对国家队的模仿阶段,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已经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通过垂直整合等方式,将形成具有核心能力的闭环,保证核心链条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今年,中国两大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开启批量化组网。8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星座首批18颗商业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首发成功后,千帆星座卫星分别于10月15日、12月5日再次发射,其在轨卫星数量已达到54颗。
12月16日,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实现“一箭十星”,也标志着中国星网星座计划正式进入批量组网阶段。
上述两大星座在大规模组网发射之初,使用的还是国家队火箭。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随着卫星发射频次的不断增加以及商业火箭的日益成熟,未来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射也将采用民营火箭,多家民企已经透露接到了两大星座的意向订单。
在戴政看来,明年商业火箭的进展,有望跟上爆发的卫星需求。目前,蓝箭航天已筹备了朱雀二号改进型的六次发射和朱雀三号包含首飞的三次发射,都将有望承接国家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的任务。
今年,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近期改进型火箭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例如,它是国内首款采用全过冷加注的双低温液体运载火箭,这些技术在朱雀三号的二级上均可适用。
出于对降低运输成本的需要,液体可重复使用火箭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选项”,蓝箭航天的战略重心也放于此。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主要民营企业的液体火箭包括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及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二号及三号、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二号及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深蓝航天的星云一号、东方空间的引力二号等。
“按照公司的战略安排,当前重心是朱雀二号做改进、提升运力。”戴政表示,未来公司的研发重心在朱雀三号,目标是实现一级的回收、复用,大幅降低产品、物流成本。
为让朱雀三号实现一子级垂直回收复用,蓝箭航天使用原理验证箭,即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箭。截至目前进行了两次试验,第一次350米,第二次十公里。
戴政认为,十公里垂直起降比较完整地模拟了一子级回收所有的关键环节,包括二次点火,以及在很大的速度位置偏差状态下,通过有效的指导算法将其消除等。
据他介绍,蓝箭采用的二次点火,突破了垂直回收最困难的关键技术点,与很多公司有所区别。各家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方案有很大差异,例如,深蓝航天、八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等采用的是全程点火。
民营企业中,深蓝航天曾在2022年完成国内首次公里级火箭垂直起降试验。今年9月,该公司可回收复用的一子级箭体在飞行试验的最后着陆阶段发生异常,试验任务未取得完全成功。
去年,星际荣耀也曾分别完成了双曲线二号可复用验证火箭的第一、二次垂直起降飞行,第二次达到高度为343.12米。
“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其实不缺乏冒险性,但更多是结合了公司的承受能力和舆论环境去做了平衡。”戴政表示,SpaceX即使失败,行业内也可能“拍手叫好”,但国内尚不具备这样的舆论环境,另外也没有SpaceX这样的实力和体量去“随便炸”。
按照蓝箭航天的规划,明年6月,朱雀三号将迎来首飞,初定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年,朱雀三号将计划完成三次发射并完成回收,2026年进入批量化回收复用、商业化交付的阶段。
戴政称,朱雀三号面临全新的系统、工位、火箭,即使关键技术均已经攻克和验证,实际落地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有把产品匹配性等细节做好,才能保证百分百的成功,这是其最担心的部分。
“朱雀三号也承载着蓝箭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的财务目标。”戴政提及,站在企业的角度,希望政策上能够对商业航天,尤其是二级市场上市层面有一定的宽容、支持和突破。
戴政认为,以五年周期看,商业火箭主要服务的对象仍是低轨互联网星座。更长周期看,可能会有新型号火箭面世,目标是更低成本、更高频次,甚至是航班化的运营,届时也有可能出现更为商业化的应用和模式,例如太空旅行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