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都公务员明年将可以 " 上 4 休 3",一周歇三天,目的是扭转日本的超低生育率,这一举措在日本引起热议,中国互联网上的议论也不少。
一个民族的未来,生育率是个重要关联因素。有人说,民族啥未来,关我屁事。其实它也不太关致力于扭转生育率那些人的事。生育率的影响是缓慢、渐进的,今天的成年人,此生影响他们的最大因素肯定不是生育率变化,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采取 " 大家爱生不生 " 的态度。因此,关心生育率,为促进多生献计献策,这首先是值得尊重的牵挂和责任感,相关努力不应当被嘲笑。
当下年轻人生育意愿低,主要是种种客观原因导致的,过度忙碌、休息时间少是其中之一。网上有一些 " 就是不生 " 的段子,它们大多是对境遇不满的情绪宣泄,虽然不是大多数年轻人中间真实流行的思潮,但它们确实会影响一些人,让他们觉得:我不婚不育,会有很多同样的人陪我。
老胡这代人年轻时过得很窘迫,许多小夫妻没有自己的房子,是挤在父母家很小的房子里把孩子生下来的。当时虽然很穷,但随大流,也没觉得特别苦。那时候的主要问题是超生,生育带来的生存压力从没有被社会关注,个人就忍过去那一段,顺其自然了。
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大家的压力除了物质上的,还有很大一块是精神上的。大家对自己未来生活的预期中缺少能够容纳多子的空间张力,现实中的每一天又是紧紧张张的,很多人的加班本来就多,微信还帮着工作向所剩不多的休息时间渗透,养育子女让很多人感觉不堪重负。
要切实增加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我觉得有几件事一定要做:
第一,同时增加年轻人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绝对收入好理解,相对收入是指年轻工作者和退休群体之间的收入比例。现在经济形势压力大,挣钱挺难,有孩子的城市小家庭大多都要父母给予经济补贴,而父母的补贴能否延续,是有不确定性的。在职收入和退休收入的全社会比例应当随着总分配规模继续扩大,朝着更快扩大前者的方向做一些倾斜。
第二,一定要增加全社会劳动者的平均休息时间,它们需要是实际的,而非仅仅名义上的。劳动法应当在这里发挥作用,国有机构应当模范遵守。
第三,社会福利应朝着有子和多子家庭大幅倾斜,社会帮着负担尽量多养娃的成本。全体社会成员,无论在职的还是退休的,无论有子的还是无子的,都应通过社会治理系统参与做出贡献。
第四,要多措并举,推动围绕生娃养娃观念的改变。围绕最后一点,老胡想多说几句。首先,生娃养娃不应看做促进民族振兴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怎么选择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然而想对自己一生负责的人应当清楚,生娃养娃虽然很辛苦,但它又是人生幸福圆满不可或缺、或者排序最靠前的那个部分。
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青壮年时人可以享受独往独来,但是越往后人越需要亲情,它是友情、爱情都取代不了的。而亲情的最大依托就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
你有很大的房子,但你可能没有家。你再成功,你的房子和钱不知道留给谁,可不要以为临死前把所有钱花光是很愉快和容易的事。
有妈就有家,没妈了有孩子,这是别管人生成功还是不成功,我们个人幸福最最基础的那个部分,是我们文明人类永恒的遗传。
人生最大的痛苦被总结为幼年丧母,中年丧偶,晚年丧子,就是因为这些灾难冲击了我们最根本的幸福依托。
年轻时事业上要奋斗,生活上要随大流,这当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和不顺利,能克服尽量克服。我们来世上只有一次,别辜负了父母亲人,别辜负了自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