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持续完善创新创业创投政策体系。2024年6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等相关政策措施。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创投发展的政策环境,调动各类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积极性。国务院国资委也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更加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资监管体系,支持国有企业大胆试错。
10月24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了《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简称“深圳行动方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要发展“大胆资本”,引领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深圳“大胆资本”的实践探索
深圳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要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群,全面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力争经备案的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基金超过1万家。
深圳将在引领发展“大胆资本”、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吸引集聚“国际资本”、大力发展“产业资本”、打通创投行业“循环梗阻”、提供行业发展“最优服务”等六大方面重点发力。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深圳在推动创投发展方面进入了新阶段。
在制度创新层面,深圳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破题,比如:构建投资容错和尽职免责机制,为国资创投机构松绑减负;实行差异化考核监督制度,区分基金属性,对早期科技投资基金设置更具包容性的考核指标;优化返投政策,对种子期、天使期等早期基金探索取消返投时序进度和资金规模等要求,提高投资灵活性;争取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落地,形成“技术产权交易+股权投资对接+份额转让退出”三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衔接贯通。
在实际操作层面,深圳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例如,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就体现了多项创新:一是将基金存续期延长至15年,突破了传统5-10年的惯例;二是允许国资背景投资机构出资比例最高达到100%;三是设立了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风险补偿方案,将种子期企业或项目作为保险标的,利用科技保险机制来分担被投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
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深圳依托“20+8”产业集群搭建基金体系,统筹引导资金投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第一、二批“20+8”产业基金已完成遴选,合计基金规模约350亿元。同时创新母基金管理模式,在管理费、超额收益等方面设置灵活的激励机制,在出资方式上采取市区引导基金联动,政府统筹出资比例最高70%,且激励机制也相当有吸引力,管理费上浮比例最高50%,引导基金超额收益让利最高100%,吸引了众多优质管理人。
此外,深圳还积极探索设立双币基金、CVC专业母基金等创新模式。如组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和系列专业子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有助于促进粤港两地创新资源对接;面向CVC机构的专业化母基金,则可以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这些创新实践为完善创投工具箱提供了有益经验。
在配套支持方面,深圳建立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在退出机制上,支持创投机构通过IPO、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多种方式退出,并推动设立S基金(二级市场投资基金)促进份额转让;在营商环境上,完善属地私募创投会商服务,建立会商线上“一网通办”平台。这些措施形成了完整的政策闭环,有效提升了创投生态的整体效能。
发展“大胆资本”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大胆资本”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平衡多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体制机制的持续优化。国有资产监管与创投发展需要找到更好的结合点,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的同时,为创新创业投资提供更大空间。深圳等地在容错免责机制方面的探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未来可以进一步细化操作标准,提升执行效率。同时,考核评价体系也需要与早期科技投资的特点更好地匹配,形成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市场运作层面,创投行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当前市场各方的投资决策更趋审慎,募资和退出节奏有所放缓。据统计,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规模有所调整,但这也为市场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创造了条件。
人才队伍建设也需要持续加强,尤其是在硬科技等专业领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既懂技术又懂投资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风险管理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创新项目投资本身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特征,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这既包括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也包括投后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可以更好地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推动创投行业行稳致远。
做大做强“大胆资本”的对策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建议加快制定统一规范的容错免责制度,明确免责情形和标准,重点是厘清尽职免责与失职失责的界限,建立科学的判断标准和程序。在考核机制方面,建议建立更符合创投规律的指标体系,如对早期科技投资基金可以弱化短期回报要求,更多考核其创新带动效应。
在资金募集方面,除了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外,还应积极拓展其他资金来源。一是鼓励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参与创投,可以借鉴深圳引入平安、太平等险资的经验;二是支持创投机构发行创投债券、科创票据等创新工具;三是设立创投风险补偿基金,合理分担创新风险。同时,要优化母基金运作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运作模式的优化也很重要。要坚持市场化遴选管理人,引入优质创投团队;创新投资方式,探索“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模式;加强投后管理,建立专业化投后服务体系。针对硬科技领域,建议建立专业化投资平台,配备具有相关背景的投资团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投资服务。
风险管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建议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投前尽职调查、投后监督等制度;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加强合规管理,防范道德风险。同时,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人才和服务支撑体系是创投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议通过多维度举措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服务生态: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建立创投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具备金融、科技、管理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创投机构要建立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采用包括基础薪酬、跟投机制、长期激励在内的多层次薪酬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引进专业化的投行、会计、律所等中介服务机构,打造覆盖投前、投中、投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
此外,还要注重产业研究能力建设,组建专业的研究团队,建设产业、技术、市场等领域的综合数据库,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创投行业将呈现四个重要趋势
立足当前改革实践,深圳“大胆资本”的探索已经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笔者认为,未来创投行业将呈现四个重要趋势:国有资本将通过完善容错免责机制,在创投市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创投工具将更加丰富多元,如双币基金、CVC母基金等创新模式将进一步发展;跨区域合作将持续深化,推动创新资源高效流动;专业化投资生态将不断完善,投资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将显著提升。
为把握发展机遇,各地需要坚持市场化方向,避免过度干预;立足本地特色,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在制度供给、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加强风险防范,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创新投资在可控范围内进行。
展望未来,期待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协同努力,推动“大胆资本”做大做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王鸿鹭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