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钺先生在伏案写作
2024年12月6日,正值缪钺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一场盛大的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此次研讨会由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缅怀缪钺先生的学术贡献与思想光辉,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缪钺先生手书自述读书治学经验的《夜读》诗
缪钺先生,字彦威,斋号冰茧庵,江苏溧阳人,1904年12月6日出生于直隶迁安(今河北迁安),自幼在保定成长。在师长们的悉心教导下,缪先生自幼便打下了坚实的文史基础。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北京大学文预科,虽因父亲去世而辍学,但始终未放弃对学术的追求,先后任教于保定私立培德中学、省立保定中学、河南大学中文系、广州学海书院等校,教授“中国文学史”“国故概论”“词选”等课程,并在教学之余刻苦自学。在与张尔田、吴宓、刘节、郭斌龢、刘永济、谭其骧等师友的交往中,缪先生的学术视野更加开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
《元遗山年谱汇纂》手稿
缪先生的学术生涯历经磨难,却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抗战期间,他携家南下,应聘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漂泊于广西、贵州的西南天地之间。在这一时期,先生与同事们出入文史、汇通中西,共同致力于传统学问的研究,发表了《杜牧之年谱》《论宋诗》《王静安与叔本华》,后辑为《诗词散论》。抗战胜利后,他又应华西协合大学中文系之聘,兼任四川大学史学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先生自此专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同时担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从此将魏晋南北朝史作为自己重要的研究方向,发表了《清谈与魏晋政治》《北魏立三长制年月考》《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北朝之鲜卑语》《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等富有创见的论文,后辑为《读史存稿》。
缪钺先生与王仲荦、史念海、唐长孺、黄永年诸先生及四川大学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师生合影(摄于1983年10月)
改革开放后,缪先生重拾文史研究,再度焕发了学术青春,带领后学编纂《三国志选注》《北朝会要》。在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缪先生也非常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他指导博士生运用文史结合、文史互证的方法,撰写关于魏晋诗人与政治关系的学位论文,培养出一批既有深厚学术功底,又能独立思考的青年学者。缪先生还积极投身于学术交流与合作,1981年,先生与叶嘉莹先生相识订交,遂穷数年之力共同创作了《灵谿词说》与《词学古今谈》(后合并为《灵谿词说正续编》),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巧妙地将论词绝句、词话、词学论文及词史等多种体裁的内容融为一体,提出了诸多新颖的理论观点,对国内外词学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缪钺先生与叶嘉莹先生讨论《灵谿词说》文稿
缪先生的学术成就斐然,他的文章文字洗练、要言不烦,在学术和研究方法上开启了一代新风。他深受顾炎武、汪中等清代学者,以及王国维、陈寅恪等前辈的影响,追求“兼才学识三长”的治学境界,运用“诗史互证”之法,体贴古人之心,力求“见一时代之心”。同时,他从人物研究入手,编撰古人年谱、传记,从而实现“知人论世”。先生的学术特点,正是“兼蓄新质,而能存故美”的生动体现。除了学术上的卓越成就,缪先生还工于诗词之道,书法也自成一家。他的诗词兼具唐宋之长,意境空灵蕴藉;书法则宗魏晋萧散之风骨,得古人笔法,富有韵味与书卷气。
《诗词散论》《读史存稿》《灵谿词说》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举行,由历史文化学院王果书记主持。开幕式上播放了缪钺先生珍贵的讲课视频,先生沉郁顿挫的诗词吟诵和循循善诱的授课风格,给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历史学学会会长姚乐野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表示要接过前辈的火炬,推动中国古代历史与古典文学研究不断前行。
与会专家共同观看了缪钺先生的讲课视频
随后,缪钺先生的学生代表张勋燎教授和硕博士研究生代表方北辰教授深情回忆了在川大求学与工作时,亲沐先生的教诲与关心,呼吁大家继承并发扬缪钺先生“为人耿介,治学严谨,做事勤敏”的作风。北京大学历史系党委书记何晋教授与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胡可先教授分别代表缪先生求学和工作过的单位致辞,并对先生的学术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在会议期间,先生曾担任理事会顾问的中国唐史学会特地发来贺函,深切缅怀缪钺先生,并对先生卓越的学术地位与高尚的人格魅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果书记主持会议,姚乐野教授、张勋燎教授、方北辰教授、何晋教授、胡可先教授分别致辞
中国唐史学会贺函
本次研讨会设四个分论坛,分别围绕缪钺先生的学术思想、中国中古史、中国古代文学与思想、中国古代文献学等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在会议中,缪先生的学生及后学谭继和、祁和晖、江玉祥、李永明、魏新河等先生亲切回忆了先生的学行风骨,分享了先生指导学生、提携后辈的点点滴滴。王素、胡振宇、胡阿祥等先生根据新见资料,回顾了缪先生与唐长孺、胡厚宣、卞孝萱等学界前辈诗信往来的友好交往。
部分与会学者对缪钺先生新见手稿做出了披露与研究,韦兵先生对现存《三国志选注》部分稿件做了介绍,复原了先生指导后学编纂《选注》的工作过程,展现出先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徐阳先生披露了北京地区收藏的缪先生佚著《中国文学史略》及《国故概要讲义》,二书均为先生20世纪30年代执教保定时期的讲义,前者是先生著述中目前仅见的一部中国文学通史(先秦至清末),后者包括了先生有关诸子学的通贯见解,报告重点分析了两部讲义的成书经历、版本差异及内容主旨。杨曦先生对新刊布的缪先生《词选》稿本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词学思想,并分析了先生词学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这些新见佚著对于理解缪钺先生学术观点的形成过程乃至近代学术史脉络均具有重要价值,徐阳、杨曦两位学者表示,他们均在着手整理先生佚著、手稿,期待早日与读者见面。
与会学者合影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对缪钺先生的学术贡献和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阐释,深化了对缪先生学术成就和治学理念的认识。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缪钺先生学术生涯的一次回顾和总结,更是对学术界的一次激励和鼓舞,中国的传统文史研究也将在薪火相传中得到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