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太阳还未升起,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各地的沙县小吃店已是烟火升腾,充满了烟火气息。
小吃是大产业,亦是大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对沙县小吃发展尤为关心关注,多次对沙县小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多年来,三明市牢记嘱托,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沙县小吃产业,走出了一条“顶层引领、党政主导、人民主体、富民强区”的小吃产业发展之路,推动沙县小吃产业朝“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提升。
八方游客来沙县品尝小吃和观光旅游。
截至去年年底,沙县小吃全国门店已超8.8万家、年营业额超550亿元,辐射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就业人口30余万人,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小吃品牌之一。
做强品牌,小吃不“小”
午餐时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151号沙县小吃店,“80后”店长毛小华和几名店员微笑迎客。店内,顾客们在标准化点餐区有序排队,快速选择自己心仪的美食。
毛小华从23岁开始接触小吃行业,先后在温州、天津经营了多家传统的沙县小吃店。这家151号沙县小吃店,是他经营的第八个店铺,今年6月正式对外营业。即便营业时间不长,但这家门店却是他经营得最轻松的一家。
“开老店的时候,全部东西都要自己进货、采购、制作,一天忙碌近20个小时是常态。现在跟着公司,公司有加工厂,从店面外观形象到店内设施设备、员工着装,再到产品都有标准,小吃味道更好,赚钱更轻松。”他说。
在石家庄,加盟子公司的沙县小吃门店属于子公司直营门店,统一按照公司出台的标准规范管理。沙县小吃集团石家庄子公司还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的产品,每日发往市内50多家沙县小吃直营门店。
这是沙县小吃店朝着标准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做好“国民小吃”,近年来,我市立足市场需求,持续推进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沙县小吃集团总公司,在各地成立分公司,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运作模式,开设小吃连锁加盟店、旗舰店,奋力推进沙县小吃公司化运作、标准化实施、连锁化经营。
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调发力,有效激发了沙县人民做大做强小吃业的干劲,目前已成立沙县小吃集团子公司24家,发展会员店7718家、旗舰店4家,海外门店数量较2020年增长11倍。
位于法国的沙县小吃连锁门备受当地食客欢迎。
时代在发展,沙县小吃也在不断变化。瞅准小吃转型升级趋势,我市在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同时,不断强化品牌服务和管理,推动沙县小吃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聚焦品牌商标保护,我市实行商标授权许可使用,先后注册“沙县小吃及图形”等集体商标,推进国际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沙县小吃品牌商标管理体系。目前,沙县小吃集体商标已在72个国家和地区核准注册。
在制定品牌标准方面,我市主动作为,构建包括产品生产、制作技艺、门店经营在内的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实现从原料种植、生产加工到门店经营全流程标准化,把好食品“安全关”,打造沙县“好味道”。截至目前,已发布实施省、市地方标准8项,核心产品团体标准22项。
三产融合,壮大链条
近日,在位于沙县小吃三产融合示范园的醉有才生产基地,工人正紧锣密鼓生产复合型酱料。目前,这家公司每天产出5吨复合酱料,发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
醉有才2019年入驻园区,目前拥有近60种品类、近400种规格的复合型酱料产品。作为沙县小吃产业的领头羊企业之一,多年来,醉有才推陈出新,逐渐拓展出培训、研学研发、供应链产业等产业链,从一家专注于酱料的生产型企业,发展成为覆盖一二三产的沙县小吃转型升级的代表。
“下一步,我们计划朝着生鲜预制菜方向发力,通过简单的烹饪达到快速出餐的效果。”根据市场需求,沙县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发辉有了新目标。
小吃里有大产业。近年来,沙县区大力实施“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发展战略,不断壮大全链条沙县小吃产业。
截至目前,已建设沙县小吃三产融合示范园1600亩,以沙县小吃酱料、健康膳食为重点,引进淳百味、厨神食品等小吃产业关联企业26家,完成39种口味“沙县酱”及花生酱凤梨酥等方便食品研发,新增沙县烧卖、蒸饺等30条沙县小吃预包装产品生产线,带动全区食品企业创新性开发、规模化生产,部分产品出口英、法、日等国。
沙县小吃产业园
依托国家级农业现代科技园技术优势,以沙县小吃原辅料需求为基础,我市推动小吃产业向一产延伸,建设药膳食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约6万亩、林下种植基地3万亩,年产值5亿元以上,研发种植紫红人参、人参何首乌等台湾特色中药材100亩,并推动沙县小吃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带富一方百姓。
如今,沙县小吃自带流量,沙县已然成为“美食之都”,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前来品尝小吃和观光旅游。
以“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为例。这几年,随着游客日益增多,村子依托优势发展精品民宿、户外露营等新业态,不少村民在家门口摆起了小吃摊,主村道旁、村民客厅改造为“一村一品”展示店,节假日营业额近千元。“小吃书记”张昌松还通过“互联网+”形式,“跨村联建”联合周边村党支部书记,开展线上带货直播,推介沙县小吃文化,带动周边各村增收8万元至10万元。
小吃搭台,文旅“唱戏”。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以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为平台,我市积极建设沙县小吃文化主题乐园等文旅项目,大力开发以沙县小吃为主题的瓷盘等33款文创产品,打造国家AAA景区俞邦村,年均吸引游客500万人次以上来沙县观光旅游,推动物流配送、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20亿元。
一碗小吃,情牵两岸
12月6日,“‘一碗福建’福味来”福建文旅美食推广季暨“食尚两岸 香聚沙县”海峡两岸美食展正式拉开序幕。走进位于沙县区新城西路小吃城3期的主会场,“两岸人间烟火”六个大字格外显眼。小吃摊上,款款美食香飘四溢,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
在名为“台湾大叔蚵仔煎”的摊位,来自台湾的蔡亦家正热情地招呼食客。采访中,他感慨道:“通过沙县小吃文化旅游节这个平台,我们把台湾美食带到三明,也更加了解当地的小吃文化,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沙县小吃作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小吃”,已成为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2023年12月,沙县区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来,海峡两岸小吃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有序推进,不断续写明台两地深厚情谊。
今年11月23日至24日,“闽台小吃交流嘉年华”活动在台北西门町的街头举行,弹脆爽的手打扁肉、晶莹剔透的水晶烧卖、香味浓郁的花生酱拌面……活动现场,来自沙县的14位小吃技艺传承人采用台湾本地食材,现场制作经典小吃,吸引了众多台湾民众排队品尝。“我们祖辈是从大陆过来的,这些小吃吃起来跟台湾很多小吃口味相近,很好吃。”台北市民郑錞泽现场品尝后,倍感熟悉与亲切。
闽台一水之隔,饮食文化一脉相承。2006年,首届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小吃邀请赛,来自台湾和大陆的100多位餐饮、烹饪界精英云集沙县同台竞技。2010年,沙县小吃走进台湾,举办“沙县小吃台湾行”活动,广受宝岛各界人士好评。随着两岸美食文化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化,沙县区依托与台湾地缘近、文缘深、俗缘同、血缘亲的优势,充分发挥沙县小吃在两岸民众情感及文化认同上的独特作用,架起了两岸交流的桥梁。目前,在台湾的台北、宜兰、台中、新北等地区,已开设沙县小吃门店近10家。
11月21日,在“四领一促”系列沙县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沙县区委台办主任杨军介绍,以“沙县小吃”这一同根同源的美食文化为媒介,今年以来,我市已举办“两岸一家 小吃溯源”海峡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海峡两岸端午龙舟赛、跆拳道大赛、开闽王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等各类涉台交流活动23场,累计参与台胞超500余人次。交流活动中,嵌入开展沙县特色小吃DIY、沙县小吃探店打卡、畅游网红打卡景点等主题活动,受到台胞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从“夫妻店”发展到连锁店,从勇闯国内市场到海外“圈粉”无数,沙县小吃已然是三明的一张特色名片,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文字:全媒体记者 卢素平 沙县记者站 许 琰
图片: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林文斌、沙县区政府、杨宗健、今日沙县
原标题:《“国民小吃”,产业富民领风骚!三明市做大做强沙县小吃产业侧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