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上海人情感意义上的母亲河。昔日的工人阶级依靠这条河流繁衍后代,后来者通过尚存的工业遗迹窥见先辈的生活。
19世纪60年代,凭借“上可连接腹地,下可通达江海”的优势,资本将目光投向这条河流,上海乃至中国的近现代民族工业从此起步。20世纪20年代,两岸聚集纺织厂、面粉厂、榨油厂、火柴厂、机械工厂数十家,到了1949年,各类工厂企业达到数千家,仅普陀区沿苏州河两岸就有大小工厂860家。工厂让“上海制造”风靡全国,也对苏州河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全面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沿岸工厂纷纷搬迁。学者朱怡晨调查,如今,苏州河两岸还留有65处工业遗址。
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的橱窗里,一些工厂曾经的驰名产品摆放着,静静地展示了这些工厂往日的辉煌。
中华珐琅厂
1918年,中华职业学校创始人黄炎培,在校内设立珐琅科,并附设实习工场,为日后的上海搪瓷工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奠定了基础。1921年9月,该校职员创立中华珐琅厂股份有限公司。1933年10月中华珐琅厂、益丰搪瓷厂、华丰搪瓷厂等参加上海市第五届国货运动周,该厂生产的“立鹤牌”珐琅器皿大受市民青睐,其产品还参加西湖博览会,荣获多项奖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珐琅厂遭到空前的灾难,停工达一年半,1939年在西康路新建厂房复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华珐琅厂“立鹤牌”搪瓷水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中华珐琅厂西湖博览会纪念搪瓷茶盘
上海申新纺织九厂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不仅在上海开设面粉厂,而且还向纺织行业开拓。1915年集资30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选择苏州河西岸周家桥建立了申新第一纺织厂。其后至1931年间,通过新建或收购,在上海成立申新二、五至九厂,其中一、二、八、九厂均在苏州河边。
民国时期 申新纺织二厂童子军牌棉纱商标
民国时期 申新纺织厂赛马牌商标
中西大药房
第一家上海华商药房中西大药房由上海浦东人顾松泉于1887年11月在今福州路筹备创设,是上海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的西药房,打破了30多年来上海西药市场被外商独占的局面。顾松泉在大英医院(药房)工作期间,陆续把各种成药的处方抄录下来,在筹备期间又参照《万国药方》,积极调制各种家用成药。中西大药房为了便于病家对症购药,还特将各种本牌药品的品名、用途、服法、剂量等汇编成一本小册子,取名《环海皆春》。
民国时期 上海中西大药房明星生发香油
上海啤酒有限公司
最早生产商标为“UB”(联合啤酒)的产品,年产啤酒2000吨,上海人根据其生产出来的啤酒牌子的读音又称之为上海友啤啤酒厂。
上海啤酒厂酒标
上海啤酒厂酒标
中华书局澳门路印刷所
中华书局于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建局之初,奉行“开启民智”的宗旨,首先出版新编的《中华教科书》,后又并入文明书局、民立图书公司和聚珍仿宋印书馆,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民间第二大出版机构。1935年底,上海澳门路新厂建成投产,规模更加扩大。首版《辞海》便是在这里印刷的。
民国时期 中华书局印行《最新英文习字帖》
中央造币厂
1920年上海金融界为了统一银元的重量、成色,实行“废两改元”,统一币制,建议筹建上海造币厂。1922年,在今光复西路17号建成厂房,由于超支甚巨,资金无着落,筹建工作于1924年8月中断。1928年11月1日更名为中央造币厂,并成立了监理委员会,直至1930年6月,筹建工作方大致就绪。1933年3月1日正式开铸,仅铸造船洋(银元)一种。1935年开始铸一分、半分铜币。1936年起,又铸廿分、十分和五分镍币。
1940年五分铝币
1940年壹分铝币
1934年“船洋”银元
华生电器制造厂
华生电器制造厂于1916年由杨济川等人集资创办,专门生产小型电器产品。1919年该厂扩大规模,于1924年以“华生牌”为商标生产电风扇,成为我国第一家电扇制造厂,取名“华生”意为“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它的出现打破了美商“奇异牌”电扇的垄断局面。1937年旺盛时期的华生电器制造厂由于战火西延,被逼迁往重庆,1940年在今江宁路购地8.6亩重建新厂。改革开放后,厂址位于陕西北路1622号。1986年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出口基地企业之一。1988年获得自营出口权。华生牌电扇二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华生牌电风扇,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灯泡厂(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
上海灯泡厂前身奇异电泡厂,在1953年研制成功国产第一根钨丝。1958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代高速离心机。1972年,试制成功含氧化铈2-3%的钨铈材料,使我国钨铈电极生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1953年,上海灯泡厂工程师郑良永等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根钨丝,提前三十七天完成了国产钨丝灯泡的试制任务,灯泡在验灯架上发出了光芒。
上海灯泡厂生产的人民牌红外线灯泡广告
达丰染织厂
达丰染织厂于1918年由王启宇等人集资在曹家渡建厂,并向英国订购成套印染设备,首创中国机械印染业,1919年该厂迁至光复西路1161号,1921年正式投产,并改组为达丰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海第一家机器漂染厂。1929年达丰染织厂首创的国产印花棉开始问世。
民国时期 达丰染织厂“孔雀图”商标样本封面
上海达丰染织厂股份有限公司“一品图”牌绮丽绸样品
天厨味精厂
上海天厨味精厂由民族实业家吴蕴初创建于1923年8月18日。20世纪30年代,借五卅运动的爱国浪潮,他大做“敬请国人,爱用国货,天厨味精,国货精品”广告,在国际饭店屋顶安装上海最高的霓虹灯广告——“天厨味精”四个字,使味精成了热销商品,日本“味の素”的销路从此一蹶不振。在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吴蕴初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横行无忌,将天厨上一年的盈余如数捐出,向德国订购一架战斗机,命名“天厨”号。抗日战争后,天厨味精厂于1946年在沪西陈家渡今云岭东路40号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自1962年开始,其生产的“佛手牌”99°结晶味精连续被定为出口免检信誉产品。
佛手味精。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福新烟公司
中国福新烟公司由江苏无锡人丁厚卿于1928年6月收购江苏烟厂创设。1930年秋,该厂诞生烟中铁军“金字塔牌”香烟,成为沪上尽人皆知之的烟厂。1933年因销路日甚,供不应求,该厂迁江宁路澳门路购地数十亩,扩建新厂房。1936年因生产发展,改名为福新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平均每月销烟三千余箱,以“金字塔”、“嘉宝”、“福尔摩斯”牌号最为畅销。
民国时期 20支装“红金”香烟包装纸(小)
永和橡胶厂
永和橡胶厂由江苏江阴叶钟廷、叶翔廷兄弟于1918年在南市新北门积善街创办,初名茂昌号,主要经营百货。1919年改名永和实业公司,专业生产香粉、花露水、香油、发蜡等化妆品。1931年迁至闸北民生路,改营橡胶业,1940年又在今苏州河岸边昌化路租地扩建厂房,主要生产“永字牌”各种规格的热水袋,大、小皮球等。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永和橡胶厂“永字牌”热水袋
汇明电筒电池厂
上海汇明电筒电池厂创设于1925年2月,主要生产“大无畏”干电池,因其价格只有美货的一半,一经问世,就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1929年购地扩建厂房一百余间,生产规模突飞猛进,商标名称仅手电筒类有:“大无畏”、“虎牌”、“保久”、“光华”四种牌号,加上干电池类及小灯泡类共计商标16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汇明电筒电池厂停止生产,后迁至苏州河沿岸恢复生产,并继续向南洋等地出口商品。
民国时期 “大无畏牌”手电筒
上海无线电二厂
上海无线电二厂系上海电子工业骨干企业。该厂1960年代生产的“飞乐牌”收音机及1970年代生产的“红灯牌”收音机在全国历届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1970年代 红灯牌 收音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