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总结上海以首创性实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成果,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开展“新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征集活动,遴选出一批优秀实践案例。《新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一书就是在这些优秀实践案例基础上编撰而成,深入阐明了中国理论指导下的上海实践及其彰显的中国道理,充分展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进一步深入阐述该书的编撰意义,宣传推广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在创新实践中形成的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特邀沪上两位专家学者撰写书评。现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也是全市上下开展各项工作的总目标和鲜明主题。龙头带动该向何处带?示范引领又该如何引?唯有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上海才能肩负起“开路先锋”的职责使命。这已为新时代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所证明。作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新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征文集,由47个鲜活的实践案例汇编成的《新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覆盖政府各职能部门,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维度,翻开此书,读者仿佛亲历了上海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的点滴,犹如在时代的浪潮中见证着这座城市激起的绚丽浪花。这本书深入总结了上海以首创性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成果,是一部新形势下上海改革发展的“实践指南”,深刻揭示了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彰显着上海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精神风貌。
一、国际科创中心向“强功能”跃升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上海聚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主线,推动国际科创中心的“强功能”跃升,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稳步迈进。本书中列举的案例展现了上海多维协同创新中的独特生态:张江科学城等科创高地吸引着全球顶尖人才,高新技术园区凭借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城区则利用国际资源与多元场景驱动创新,加速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作为科技策源地的核心要素,上海已建成总投资达350亿元的全国领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等装置,显著拓展了光子科学新领域,为能源和材料等领域提供全球一流的微观探测条件,光源二期和超强超短激光集群的建成使光子科学研究进一步实现突破,夯实了基础科研的全球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尤其在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方面,形成了多层次、精细化的金融产品支持体系。“科创贷”通过降低成本与简化流程,极大地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市场化应用。张江集团在“混合所有制”创新中的实践效果显著,显著提升了技术转化效率。这些生动的案例表明,上海正通过科技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的双轮驱动,稳步迈向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上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卓越的创新智慧和实践成效不断诠释“创新驱动”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为上海的创新发展明确方向,“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对此,书中同样列举了案例,在张江科学城、杨浦滨江、浦东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上海立足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打造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成全球创新的策源地和引领者,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风貌。
杨浦滨江的更新又是书中典型一例,通过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蝶变转型,这片承载着百年工业历史的区域焕发出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机,形成了产业与人文相互交融的城市空间,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同时,为现代服务业与创新业态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而临港新片区则聚焦智能制造,在自贸区的政策支持和开放平台的基础上,围绕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绿色能源等领域不断探索,以智能化、绿色化制造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海以其扎实的经济基础、灵活的机制创新和广泛的国际化合作,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引擎,为全球创新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并向世界展示了超大城市产业转型的鲜活范例。
三、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常态长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上海推出了一系列优化举措,从便捷的市场准入到高效的金融服务,再到全面的法治保障,实现服务链的“端到端”无缝衔接。其中,以陆家嘴金融城为代表的“政务服务商”模式,将党建、法治与商事服务相结合,探索出高质量城市经济体系的构建新路,展现出上海在现代城市经济生态创新中的引领地位和对全球投资者的强大吸引力。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成为国内的示范,更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前瞻性的治理思路,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通过建立规范的政企合作机制,上海持续推动资源高效流通聚集,同时,借助科技监管和大数据分析手段,推出“信用监管”“一网通办”等创新制度,持续优化政府服务能力。书中列举的陆家嘴“金色纽带”模式具有鲜明特色,这种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强化了市场参与者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成为全球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样本。
四、“人民城市”建设焕发生机活力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提出“人民城市”理念五周年。“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生动彰显了上海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本书围绕这一主题汇编了大量案例,比如,浦东新区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实现“科技支撑+城乡互动”有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发挥都市农业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红旗村等“城中村”改造为居民提供了全新居住环境,改善了居住条件,推动了社区的社会融合与发展。黄浦区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构建多样化的住房体系,为青年和新市民提供了更适宜的居住选择,体现出“住有所居”的民生关怀。而静安区张园通过保护性修缮和创新利用,打造出文化与商业融合的新地标,为南京西路商圈注入了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化在现代消费场景中得到延续;徐汇区的长桥新村旧改为城市旧区改造提供了可行方案,通过政策支持和居民参与,实现了“住有所安”的社会目标。
上海的人民城市建设通过细化公共空间、优化人居环境、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不断凝聚城市发展的文化认同和生活活力。通过城乡互动、城市更新和住房保障等多维度建设,上海的城市形象愈发清晰,不仅打造出适宜生活的空间,更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了“上海样本”,彰显出“人民城市”建设的独特价值。
五、文化软实力不断彰显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担当,推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上海积极构建城市文化新格局,不断加深文化品牌塑造和文化影响力拓展。围绕“国际赛事之都”这一城市名片,上海每年举办超过160场国际体育赛事,成功推动了文化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展示出国际化的城市形象与开放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文化润疆工程”以对口支援为依托,通过艺术交流、文创推广等方式,将红色文化、江南文化融入到新疆的社会生活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实现了上海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延伸。在本土文化的根植与创新方面,闵行区加快推进生态人文与宜居安居建设,以文化提升生活品质,通过“人文之城”建设推动城市软实力的发展,让文化在基层生活中扎根。
上海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通过多元的文化体系,上海展现出从体育赛事到文化润疆的全面协同,以创新机制、深度交流和跨区域合作不断巩固文化根基。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和输出,不仅让上海的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彰显,更实现了文化经济的协同发展。
此外,书中案例还涉及上海基层党建的鲜明特色、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实践、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最新进展,等等。这些也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探索成果,共同构成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的良性互动。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书以生动案例全面反映了上海在新思想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探索实践。这不仅是对上海过去所付出努力的总结和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号召——未来,上海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让伟大思想的长青之树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果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