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无目的刷着手机,关了屏幕再打开,总是感觉地铁上的时间好漫长,相信这是不少通勤族的感受。但是如果能够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进去,便会感觉很快就到站了,甚至会嫌时间不够用。
在快节奏时代,阅读是我们抵抗时间流失和信息碎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读书能够把人的注意力从手机屏幕里抽离出来,进入文学或知识的世界,让我们忘记通勤的枯燥,也更有获得感。有受访者表示“单程地铁通勤时间约70-80分钟,一个往返能看一本200页左右的书”,长期坚持,收获不言而喻。
有人觉得,上了一天班,还要在地铁上读书,太累。这其实是如何认识读书、如何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曾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有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自主阅读行为通过降低相对剥夺感和抑郁情绪,能够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阅读的自我成长、情感抒发等非功利性动机,与幸福感正相关。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地铁读书人也是一道风景。地铁在前行,地铁里的人亦在书中前行。一座城市的文化肌理,既是由图书馆、人文古迹、文化活动等构成的,也是由一个个热爱阅读的普通市民构成的。从地铁上的读书人,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品味。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不少城市也在着力打造“书香地铁”,为地铁读书人提供便捷、舒适的环境。如上海地铁10号线的“书香上海”专列上,乘客可以扫描车厢内的小程序码寻觅好书;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列车上,书籍整齐陈列,乘客可以在列车上传递、阅读。
当然,阅读不需要特定的场合与时间,在地铁可以,在高铁、飞机上也可以;在书店、图书馆可以,在公园的椅子、露营的草地上也可以。当你不知道干什么时,不如捧起一本书,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迷茫和焦虑就会让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