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往的产品出海到如今的生态出海,广交会让更多人看到了我国外贸努力向上向新的决心。对于中国来说,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主动应对任何复杂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一定能书写好属于自己的“新航海时代”。
在美国关税大棒搅动之下,全球贸易开启了新一轮重构。未来,我们的生意该怎么做?这些天,超3万家出口企业、20万家境外采购商齐聚第137届广交会,共同求解这一问题的答案。
广交会历来是观察中国外贸的一扇窗口。在暗流涌动的国际贸易大潮下,大家对今年的广交会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担忧:究竟用什么构筑起“中国制造”的新护城河?
这种担忧,被展会现场如织的人流所打破。与某些西方媒体所渲染的“中国外贸寒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交会所呈现出的新智造产品、新市场拓展、新贸易解法等繁荣景象及变化,不仅彰显了我国外贸的坚强韧性,也给我国经济长期向好提供了生动诠释。
变化之一,用中国智造的技术迭代,助推中国产品从“替代生产”到“定义需求”的突围。
作为今年广交会的一大亮点,首设的“服务机器人专区”人气爆棚。46家业内顶流企业携具身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前沿产品惊艳亮相,更有英国某采购商现场下单2000只机器狗的新闻迅速登上热搜,折射出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从早期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热销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的走俏,再到如今机器人产品受追捧,广交会外贸“主角”的变化,持续书写着“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新叙事。这种技术的升维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我国企业从来料加工“满足订单”向自主研发“创造需求”的蜕变,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话语权上的跃迁。
变化之二,用市场渠道的多元拓展,加快中国市场从“单一依赖”向“多元生态”的布局。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征关税等单边措施频出的情况下,外贸企业对传统市场依赖的风险激增,以多元市场开拓赢得更多订单,成为广大外贸企业规避风险、谋求更大发展的主动选择。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东盟、非洲及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打开,我国外贸市场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市场多元化已从“战略选项”升级为“生存刚需”。企业需以生物进化般的适应性,在政策红利、技术革命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下,织就纵横交错的贸易网络,方能在不确定性中抓住确定性机遇。这种“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多元生态布局,将使我国外贸在逆风中开辟出新航道。
变化之三,用贸易规则的智慧重构,实现中国方案从“被动接招”到“主动应变”的升级。
关税战倒逼出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贸易模式的革新。运用原产地规则降低关税成本、借助跨境电商直达消费终端、用好供应链合规性解决方案等,这些利用贸易规则赋能进出口增长的实践,为广交会这个开放平台注入了新的发展内涵。
更为深远的变化在于内外贸的深度融合。对外深耕RCEP等区域市场,对内开发符合国人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成为外贸企业普遍采用的策略。这种内外兼修的市场布局,既分散了市场风险,也有助于激活超大规模市场的内生动力。
从以往的产品出海到如今的生态出海,广交会让更多人看到了我国外贸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时努力向上向新的决心。正如专家所言,无论贸易壁垒有多厚多重,终将被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所穿透。对于中国来说,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主动应对任何复杂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一定能书写好属于自己的“新航海时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