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陈先生,在中美关税战激烈交锋之际,中国最高领导人出访东盟三国,中越还签署了几十项合作协议,对此您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陈冰:在中美关税战中,夹在中间的越南是双方都争取的对象。不过中美两国对待越南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中国领导人对越南礼遇有加,以尊重、平等的姿态前去访问,两国领导人共同讨论彼此的关切,共同反对单方面霸凌,并且签署 40 多项合作协议,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而努力。
反观美国,除了用高关税胁迫越南,居高临下地吆喝越南前去华盛顿协商,与中国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国际社会也认为,中国平等对待体量比自己小很多的国家,与美国咄咄逼人地对待贸易伙伴的态度相差太多。中国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而美国则像一个脾气暴烈的打手,随时随地都可能乱打一气。《南德意志报》说得直截了当:中国领导层在修桥铺路,而特朗普却在拆桥毁路,甚至对最亲密的盟友也是如此。与特朗普朝思暮想的全球关税不同,中国全面免除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关税,并在积极倡导自由贸易。
直新闻:美国宣布对包括中国制造的一些电子产品豁免关税后,又说相关豁免是暂时的,还计划单独征收 " 半导体关税 ",特朗普政府究竟在玩什么猫腻?
特约评论员 陈冰:特朗普政府的 " 关税拳 ",正在打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该咋办了。对包括中国制造在内的一些电子产品豁免关税,本来就是撤退之举,因为首先伤害的是美国公司的利益,苹果、戴尔等公司首先受不了了,美国消费者更受不了。他们的关税乱拳,也把华尔街打得晕头转向,资本市场大幅颠簸。特朗普政府要在关税上后退一点,又发现这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又狡辩式地说豁免关税是暂时的,还要征收特别的 " 半导体关税 "。也许再过一两天,特朗普又会说征收半导体关税也是暂时的。我们都看到了,在对电子产品豁免关税后,特朗普政府正考虑给予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短暂的关税豁免,他可是毫不客气地加征了 25% 的汽车关税,包括对自己的盟友和邻居。看看,现在走不通了。即便是美国制造的汽车中,约有 50% 的零部件来自进口,增加关税必然增加成本,迫使美国车企涨价。
他鲁莽的关税政策,已经让美国在各个行业都得提高成本,国内企业是叫苦连天。那么接下来,特朗普可能还会给钢铝进口产品予以 " 短暂的关税豁免 ",并且以 " 出事有弹性 " 掩饰自己的言而无信。英国《观察家报》的评论一语中的,说特朗普的 " 解放日 " 关税政策,真正解放的是世界各国,不再对美国马首是瞻,要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一个 " 后美国时代 " 正在迎面走来,这个时代美国不再是中心。
直新闻:特朗普政府似乎正在从气势汹汹的关税加码,转向蔫头耷脑的关税豁免,这背后是不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特约评论员 陈冰:是的,特朗普政府内部正在相互掐架,其中最出名的是马斯克和纳瓦罗的公开内讧。马斯克嘲笑纳瓦罗白拿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对经济和关税并不精通,而纳瓦罗则嘲笑马斯克就是个卖车的。
实际上,真正值得关注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这位来自华尔街的人,率先向特朗普提出暂缓 90 天 " 对等关税 "。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顾问纳瓦罗,则是向特朗普提供如何征收 " 对等关税 " 的人。大家都知道,那个计算 " 对等关税 " 的公式,连小学生的逻辑水平都没有。按照美国媒体的分析,贝森特把美国从全面全球贸易战的边缘拉了回来,而卢特尼克和纳瓦罗则给特朗普出了很多坏主意。另外,贝森特也是最早关注美国债券的人,知道关税政策将影响美元和美债的信誉。
从目前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混乱看,两派仍在博弈,但贝森特正被特朗普所信任。不过贝森特对中国并不友好,他正组织所谓 " 集团力量 " 来处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现在美国加紧与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谈判,就是试图通过关税杠杆,来建立经济联盟,对付中国。所以我们对这个人要保持高度警觉。
作者丨陈冰
排版丨李烁
编辑丨赖晨璐
审校丨李怡
监制丨王云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