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4月11日,通用机器人公司傅利叶发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并同步开放涵盖物料清单、设计图纸、装配指南、基础操作软件在内的完整本体资源包。
Fourier N1采用紧凑型硬件架构设计,身高1.3米,体重38公斤,全身拥有23个自由度。整机结构由铝合金与工程塑料复合构成,在保证本体强度的同时保证关节灵活性。电池采用背部插拔式设计,单次连续运动续航可达2小时以上。动力系统搭载傅利叶自研的 FSA 2.0一体化执行器,实测最高稳定奔跑速度可达 3.5 米/秒。
作为“Nexus 开源生态矩阵”的首个落地项目,傅利叶表示,希望N1为全球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开发者提供一个开放创新的技术基座,加速高泛用性运动控制器、多模态模型结合以及具身载体的未来形态推演等前沿研究开发工作的验证落地。
据其介绍,首批开源材料覆盖从硬件到基础控制系统的核心构建要素,可以帮助开发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N1的完整复刻。未来,傅利叶还将逐步开放针对该平台的推理代码与训练框架。
此前,智元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企业也曾对项目进行开源,硬件、软件和数据都有包含。
硬件和软件方面,智元开源了人形机器人灵犀X1的整机结构图纸、物料清单和运控算法代码等。和N1机器人类似,灵犀X1的身高1.33米,体重约33公斤。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青龙”公版机,公开硬件设计图纸及核心算法。
在数据集方面,智元开源了AgiBot World(智元世界)。智元世界包含百万真实机器人数据,超过100种真实场景,其中40%为家居场景、20%为餐饮场景、20%为工业场景,商超和办公场景各占10%。傅利叶则在3月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并推出覆盖采集、标注、训练、评估的全流程工具链。
傅利叶产品研发总监蔡宇圣对界面新闻表示,开源对于机器人行业有很多意义。首先,机器人本身是跨学科行业,链路很长,导致进入门槛也很高。在长链路中,硬件侧、传感侧、运控侧、AI侧开发人员之间需要很多交流协作。
以往的机器人社区虽然成立时间很早,但体量不大,不足以支撑这波浪潮下机器人的高速发展。傅利叶希望能够通过开源降低门槛,带动生态伙伴参与到这个行业中。
同时,在行业中可以看到,以前的机器人实验室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构建硬件体系和平台,去支持后续的研发。傅利叶希望通过提供开源平台、开源产品给到社区,减少“重复造轮子”的工作。
从人才的角度来说,蔡宇圣认为,目前具身智能行业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需要快速迭代和实践,但是人才分散在不同公司和机构。目前不管是人才的丰富度还是集中度都难以支持具身智能行业被赋予的高期待。开源是能让大家注意到彼此的研究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
蔡宇圣还提到,傅利叶的开源项目颗粒度非常细,这有助于用户能够在项目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法。比如比起成品,用户可以在开源机器人原始图纸和装配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方便自己的研究等。
关于机器人行业的开源、闭源趋势,他表示,目前还很难定论开源是行业必然趋势。傅利叶经历过上一个时代的机器人行业,从经验上来看,行业会呈现开源、闭源交错共行的状态。
成立于2015年的傅利叶最初主攻医疗康复机器人,核心产品涵盖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与平衡训练系统等。2019年,傅利叶内部组建团队,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2023年,公司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1,并实现量产交付。2024年,通用人形机器人GR-2发布。目前傅利叶人形机器人交付已超过100台。
今年年初,傅利叶宣布,已完成最新一轮的E系列融资,金额合计近8亿元。截至目前,傅利叶已完成11轮融资,从已公布的融资金额来看,公司累计融资超16亿元,是具身智能领域的头部玩家之一。
在路线上,官方称其产品愿景为“为AI打造最佳具身载体”。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具身智能企业做大脑、小脑、本体的全栈研发,傅利叶目前还没有大脑相关产品发布。蔡宇圣表示,傅利叶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更加适合大模型搭载的平台体系,在设计上会做更开放的接口设计,对不管是分层系统还是端到端系统都能够做结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