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自卫队近日举行了“海上运输群”的成立仪式。日本防卫相中谷元在成立仪式上表示:“从历史的角度看,新建一支整合陆上、海上自卫官能力的海上运输部队是我们迈出的极其重要的一步。这将成为新时代自卫队协同作战的象征。”此外,他还提及3月24日成立的统合作战司令部,表示“自卫队的协同行动进入了新时代”。
点评: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变幻莫测,亚太各方力量角逐日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组建“海上运输队”具有复杂深远的战略意图,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自卫队现有海上运输能力的不足,提升整体制海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重点加强西南方向防卫力量,保障西南方向持续作战,同时意图填补驻日美军向所谓“第二岛链”分散部署后留下的力量空白,增强自卫队与驻日美军在战时的整合与联合行动能力。从未来发展来看,日本此举不仅反映了其在防卫战略上的调整和野心,更折射出当前国际社会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形势,对地区安全局势将产生深远影响。

“海上运输群”将装备“阳光”号中型运输舰。
大幅提升整体制海作战能力
日本地理位置特殊,国土呈长条形且易受海上威胁,对制海力量建设高度重视。虽然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不少先进舰艇,但在面对危机反应和处理等特定情况下,大规模快速运输部队和装备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日本很早就有组建联合海上运输部队弥补该能力不足的计划。
早在2018年12月,日本在发布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将海上运输部队作为重点发展项目,明确指出未来将新建一个“海上运输群”,以保障自卫队在联合运用时能够快速机动展开。从2019年3月起,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始选拔部分人员,在海上自卫队教官的指导下进行舰船驾驶等训练。此外,陆上自卫队还专门设立“海上运输筹备室”,用于协调“海上运输群”的组建工作。
2024年9月,日本正式宣布开始着手组建“海上输送群”,这是自2018年日本成立陆上自卫队水陆机动团后,为了强化西南方向两栖作战和岛屿投送力量的又一重大举措。根据公开消息,该部队直接隶属于防卫相,是陆海空自卫队的共同部队,司令部设在海上自卫队的吴市基地。2025年1月,日本政府批准了2025财年预算案,其中申请了约4.6亿日元(约合315万美元)的经费用于该基地内设施的配置,包括建立用于水面和水下侦察及其他用途的无人设备制造和维护设施以及火药库,同时扩大码头以停靠大型舰艇。此外,日本在位于兵库县的海自阪神基地也设有据点,并计划在鹿儿岛县奄美大岛继续修建可供舰艇停靠的码头。从规模上来看,“海上运输群”采用群级建制,建制规模略小于联队,下设数个大队或中队,初期人员规模约100人,配备2艘运输舰,中型和小型舰船各1艘,到2027年最终规模将增至10艘,包括2艘中型运输舰、4艘小型运输舰、4艘机动艇,人员规模也会相应扩大。

日本中型运输舰下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此次组建的“海上运输群”虽然用于海洋运输,但主要由陆上自卫官负责,这样的安排不仅因为考虑到这支部队主要负责运输的是陆自部队和运输队自身所需的武器弹药,以满足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小型离岛上存在分散部署和持续运输补给的需求,同时还出于弥补海自人员长期短缺的考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自卫队内部编制和人员配置的变化。
除了主要担负军事运输任务外,日本自卫队还将赋予“海上运输群”更多的职能。按照日本目前的法律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只有日本海上自卫队才可要求携带军需品的外国船只停船并进行登船检查,但是近期日本政府已向国会提交相关法案的修正案,意图将这一职权同时赋予“海上运输群”,让其承担特种作战任务,这样将极大拓展“海上运输群”的功能定位,不仅极大解决现有海上运输能力存在不足的问题,也将大幅提升日本的整体制海作战能力。
提供西南方向持续作战保障
从地理位置来看,西南离岛区域包括奄美大岛、冲绳群岛、先岛群岛等大约55个岛屿,处于东海和菲律宾海的交界,是“第一岛链”的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地缘价值。近年来,出于对所谓“台湾有事”“钓鱼岛有事”的“担忧”,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一直在推动“西南转移”战略,包括持续在西南离岛部署军事力量,不断强化西南方向作战实力。例如,自2016年开始,日本自卫队就在与那国岛、宫古岛等西南岛屿上部署导弹部队、电子战部队,同时不断完善营地、机场、弹药库等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冲绳岛为中心,南北两翼呼应、多点紧密衔接的布局。
与西南方向力量部署不断强化相对应的是,日本自卫队认为在该方向的兵力投送和物资运输方面存在较大短板,能够依靠的只有海上自卫队的3艘“大隅级”两栖运输舰和航空自卫队的C-2、C-130等运输机,不仅数量上明显不足,在具体实施中也面临很多现实困难。例如,西南方向绝大部分离岛缺乏深水港口设施等适合大型运输舰靠岸的条件,离岛上的基建规模也较小,没有可供大型运输机起降的合适场地,更不具备存储大量弹药和补给的能力,难以完成兵力投送和物资运输。在现有投送能力下,日本自卫队在执行相关运输任务时甚至动辄需要数月时间,有自卫队官员对此忧心忡忡,“战局可能在运输行动尚未完成时就已经决定”。

训练中的日本自卫队的“水陆机动团”。
在这种背景下,此次日本组建“海上运输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搭建一个既满足陆上自卫队作战需求、又适应西南方向离岛作战特性的军事运输网络,实现在这一战略要地快速部署和运输部队及装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从具体操作来看,日本“海上运输群”采取的是中、小型运输舰和机动舟艇梯次搭配的模式。其中,中型运输舰可以运输几十辆车辆,负责将本州岛与鹿儿岛县的奄美大岛、冲绳本岛连接起来,执行日本本土与离岛间较远距离的运输任务;小型运输舰具备运输十几辆车辆的能力,负责连接冲绳本岛和宫古岛、石垣岛等离岛,执行在港口水深较浅的离岛间执行运输任务;机动艇则负责向难以靠岸的小岛进行运输。通过这样的配置,可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型离岛运输受限问题,增强离岛补给能力,无疑大大提升了日本自卫队在西南地区的海上运输能力,提升该方向的作战实力。正如日本自卫队官方网站指出的那样,该运输群可“在战争时期迅速向西南的各个离岛运输部队、装备与物资,确保西南方向的持续作战”。
对地区安全局势构成重大冲击
二战结束后,日本受到“和平宪法”约束,被限制发展进攻性军事力量。但是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专守防卫”承诺,大幅增加防卫开支,并通过玩弄“文字游戏”策略发展远程进攻能力,意图实现其防务力量从防御型自卫向进攻型作战转变,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次日本组建“海上运输群”也是其尝试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构建远程投送与进攻能力和加强战争准备的一项重要举措。尽管日本官方将该部队称为“海上输送群”,但从舰艇的设计和功能来看,这些舰艇并非单纯的后勤运输力量,而是具备明显的两栖登陆能力,可与日本此前设立的“水陆机动团”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具备较强实战能力的两栖作战力量,其军事野心昭然若揭。
此外,日本积极推动防卫力量转型的背后,与美国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日本组建“海上运输群”表面上是为了强化自身防务力量,但深层次目标还是配合美国遏华战略,提升履行对美安保承诺,向美军提供支援合作的能力。近年来,美国为了深化“大国竞争”,频繁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迫切需要像日本这样的盟友在军事上给予支持和配合,不断强化与日本的同盟关系。美国不仅承诺为日本提供“核保护伞”,还明确表态支持日本在周边地区的行动,甚至对日本的军事扩张行径采取了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这也使得日本更加有恃无恐,从帮助美国封锁“第一岛链”,到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援再到与美军协同作战,在军事上不断迈出危险的步伐。
从未来发展来看,日本刻意渲染地区紧张氛围,不断扩军备战,在军事领域屡屡进行试探和突破,不仅对战后国际秩序构成了重大挑战,也给地区安全稳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值得周边国家的高度警惕。
(兵韬志略是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凌云志为澎湃防务栏目开设的个人专栏,盘点近期重大防务事件,评点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机,剥茧抽丝、拂尘见金,两周一期,不见不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