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实讲,无论是浓缩版还是扩展版答案,都有些让真实的人类汗颜。如果用罗曼·罗兰那句“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来类比,AI提供的剧本参考显然比不少人类的现实生活要精彩许多——哪怕有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至少最后那一点,安静地晒个太阳,不是一种奢侈。
有些高校尝试给学生放春假,我们学校每年也会举办樱花节,倡导学生走出教室,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人间万物皆恰好,莫负春光莫负卿”。午后,一些学生躺在草坪上,看着粉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又落下,这画面实在美妙。我忆起自己的大学时代——某个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我们诗社的成员,跑去鲁迅公园的草地上,铺好一次性台布,一边野餐一边朗诵自己创作的诗词。回忆如此鲜活,恍若昨天。
周末我坐上高铁去浙江丽水。窗外春光明媚,手机恰巧推送给我蒋勋的感慨,“懒洋洋是一种福气,人生无需时刻奔跑。”他以孟浩然的《春晓》举例,简简单单的20个字,却将春天写得如此动人。现在很多朋友喟叹,能睡到自然醒是何等福气——每天都被闹钟吵醒的生活,其实也蛮辛苦的。
“所以试试看给自己至少放一天假吧,我要‘不觉晓’。”
我随身携带了一本《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在一家民宿安顿下来。我想起《悠长假期》里的经典台词:“人不需要总是尽全力冲刺的,就当是调整,为了踏上更好的人生旅途蓄力。”清晨,竹林间小鸟的悦耳啁啾,让我自然苏醒。云深不知处,藏着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的古村落。沿着茶园蜿蜒的石径作一番轻松的徒步,拾得不少惬意与浪漫。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有多少年没认真诵读过陶渊明的诗了,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它何其自然地从我口中蹦出。假使未来的学生们不再记诵这些诗词,仅凭AI来帮助存储和调取所谓的知识,我们将失去多少诗意和乐趣、顿悟和共鸣?
这个世界如此匆忙,人很快就会过完这一生。有时候想想,科技的发展好像并没有帮助人们节省出时间来“享受生活”,而是更多地投入无止境的“效率工作”之中。如果心灵不自由,人类活到120岁,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错觉,漫画家朱德庸也说,“大家的工作应该越来越轻松才对啊!怎么工作变得永远做不完?上班这件事很荒谬啊!”这大概就是“城市逃离计划”催火了古村落文旅经济的原因之一。
无非从这里逃离到那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你想怎样度过这一生?我们这代人读书时对保尔·柯察金语录是不陌生的,可我仍然记得自己曾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的是:我想平平凡凡地度过这一生,但我不甘于碌碌无为的平庸。
你想怎样度过这一生?网上有一个高赞回答:真正的成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以为,更重要的是,生而为人,我想要去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
譬如,找个地方晒太阳去!毕竟这是连AI都羡慕的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