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赛之后我能抱抱你们吗?”在距离终点前还有几公里的时候,甄婉婷突然对身旁的王克娥说。
王克娥没有第一时间回应,但她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在这条42.195公里的上海马拉松赛道上,甄婉婷是一位有些特别的跑者。她穿着粉色的纱裙,和身旁四位穿着蓝色纱裙的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T恤上“黑暗跑团”四个字表明了他的身份——一名视障跑者。
这是甄婉婷人生的第一场马拉松,站上赛道前,她预想过自己可能会退赛,但最终在4位陪跑员的帮助下,甄婉婷坚持到了最后。
像甄婉婷这样有些特别的跑者,生活中可能会被划分为“弱势群体”,但在跑道上,他们拥有和其他跑者一起平等竞技的权利,他们也用奔跑的脚步,传递着积极生活的正能量。
今年上马设置了竞速轮椅组。
“希望国外轮椅跑者能感受上马”
当罗兴传和其他11位竞速轮椅运动员一起来到外滩金牛广场的起点第一排时,他听到了身后不远处传来了“加油”的喊声。
这些鼓励的喊声原本只是零零星星,但在现场主持人宣布本次上马有12名竞速轮椅选手参加后,他们身后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声浪,其中每一声“加油”的呐喊,都让罗兴传感觉多了一份向前的动力。
按照雅培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办赛要求,今年上马正式增设了竞速轮椅项目,以满足不同类型跑者的需求,罗兴传很荣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最终,专攻长距离的罗兴传力压巴黎残奥会冠军代云强,以1小时32分09秒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也成为了上马的首个竞速轮椅项目冠军。
“成绩其实没有达到我的心理预期,因为起跑的时候气温还是有点低,而且路线有些不熟悉。”罗兴传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其实他预设的完赛成绩是1小时28分左右,“赛道前10公里由于在繁华的市区路段,有些颠簸,但是到后20公里就顺畅了。”
竞速轮椅的“奔跑”速度要远高于普通跑者,第一次参与上马的罗兴传坦言,经过优化的上马赛道其实已经不比大满贯赛事的赛道差。
竞速轮椅女子组颁奖仪式。
“我之前参加过芝加哥马拉松,他们的公路赛道也有些颠簸,当时我还爆胎了。而这次上马除了赛道,比赛的氛围也让我惊讶,一大早在赛道两旁就有很多观众为我们加油呐喊,一下子就很有动力了。”
获得女子组竞速轮椅冠军的陈晓纯也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大家的热情很高,基本上一路上都有人为我加油,跑到没劲的时候,一听到欢呼声我就又可以顶一顶了。”
比赛的氛围成了这些竞速轮椅跑者前进的动力,而赛事为他们做出的细节改变,则是他们愿意在未来持续参加上马的内核。
除了比赛起点和赛道中的无障碍卫生间,以及颁奖台的无障碍通道外,获得男子组第二名的代云强还提到了赛道拐弯处和减速带附近的软垫,“这些都是国际赛事标准,让我们也在比赛中很放心。”
当罗兴传听说未来上马可能会邀请国外竞速轮椅跑者参赛时,他也非常期待,“国际上厉害的选手很多,希望他们能够来到中国体验我们的赛道,我相信他们也会喜欢上马。”
赛道上的黑暗跑团。
从盲文到“黑暗跑团加油”
在罗兴传通过终点后差不多6个小时,甄婉婷和陪着她一起感受人生首马的四位陪跑员们通过了终点。虽然比赛方式截然不同,完赛时间也是一个头一个尾,但心中的感动却是同样的。
“在赛道上,我听到了很多为我们加油的鼓励和呐喊,我很感动。”甄婉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她听到那些温暖而有力的加油声之后,她也会想起曾经那些认为“你不行”的质疑声,“曾经有人说我不行,跑不动,然后我就在想,甄婉婷为什么跑不动呢?我必须能跑得动,我必须完赛,就这样坚持到了终点。”
马拉松就是会有这样的魔力,跑者们在生活中受到的不公和质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击碎,在赛道上得到一次“和自己对话”的机会。
甄婉婷最终以5小时45分27秒的净时间完赛。正式接触跑步一年半,她能够在陪跑员的带领下完成比赛,已经是对自己风雨无阻坚持训练的最好褒奖。
“每周三、周四我们休息的时候,几个人就轮流陪她跑,拉长距离,太不容易了这个女孩。”陪跑员王克娥也被甄婉婷的坚持所感动,“她平时是按摩师,一直在小房间里,这是她的首马,太爱她了。”
众多视障跑者在陪跑员的帮助下完赛。
甄婉婷是今年上马赛道上残障跑者群体的一个缩影。黑暗跑团负责人程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本届上马,黑暗跑团共有50位残疾跑者加入全马组与健康跑组,其中视障人士33人、听障人士16人、脑瘫人士1人,参与陪跑的志愿者达到百余人。
来自山西太原的视障跑者吴开强以4小时15分完成个人首马,72岁的全盲跑者叶凡浩跑完了他的第四个全马,陈洪和雷娜成为了国内第一对跑完全马的全盲夫妇,脑瘫跑者小龙以550的成绩完成了他的第二次上马……
“最早是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残障人士,他们的活动范围大部分都是盲人按摩店,生活工作全部在店里,很少出门,身体素质很差,整个状态不太好,所以我们就鼓励大家走出来。”程益表示。
从2016年开始的每一届上马,“黑暗跑团”都带着残障跑者与陪跑志愿者在赛道上传递奔跑的力量。如今在全国各大赛事中,很多参赛者见到“黑暗跑团”都会主动送上祝福。而在赛道两旁,不少观众也会喊出“黑暗跑团加油”的口号。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0年体博会开始,上马领取装备现场就多了一块属于视障跑者的“视障选手姓名墙”,那些凸起的盲文虽不显眼,却书写了中国马拉松的历史——第一次,视障选手可以亲自“看到”自己的名字。
而如今,展会上的盲文变成了赛道两旁的加油声,马拉松的温暖与包容,就此展现无遗。
范仲辉
他们在上马的每一步都有保障
在参加上马的38000名跑者中,除了竞速轮椅跑者和视障听障跑者,还有一个基数更大的群体——头发花白的老年跑者。
上马一直是最欢迎高龄跑者的国内马拉松之一。据官方数据统计,今年上马年龄最大的跑者为75岁,60岁以上年龄段的跑者有600人成功报名。
今年60岁的范仲辉就是这600名幸运跑者之一。这位来自宁波的老将过去几十年一直保持着冬泳和骑行的运动习惯,而跑步则是从去年冬天开始。彼时在为一场冬泳热身时,同伴向他提议跑步,于是范仲辉的长跑生涯从59岁徐徐拉开。
作为一名热爱运动的老将,范仲辉很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他在参加过的每一场比赛中也都会细心观察赛事的服务保障情况。在他看来,上马的医疗保障足够细致,“国内一部分赛事,跑得慢的话可能后面十公里的医疗站里都没有冷却喷雾,而上马的医疗保障很到位,一直都有储备。”
陈官龙
对于像范仲辉这样的老年跑者,与其比拼成绩,他们参加马拉松更希望健康跑完比赛,享受比赛的过程。来自上海宝山的跑者陈官龙就直言,马拉松的确是挑战人体极限的项目,但只要合理掌握强度,同样可以不伤害健康。
陈官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接触跑步之前,他有过高血压、心脏早搏、鼻炎、睡眠质量差等健康问题,练习长跑之后,他的健康得到了显著改善,“抵抗力增强,早搏完全好了,鼻炎也恢复了九成。”
66岁的陈官龙最终以4小时24分完赛,超过了不少比他年轻几十岁的“壮年小伙”,这让陈官龙颇为自豪,“从金牌到白金赛事,再到现在的大满贯候选赛,上海马拉松也是国内最顶尖的赛事了。”
在这些老年跑者身后,有一道坚实的后盾。作为2024上海马拉松官方赞助商,中国太保为包括竞速轮椅跑者、视障跑者以及老年跑者在内的所有跑者提供了全面保障,。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中国太保为2024上海马拉松提供总保额逾200亿元的包括人身意外险、公众责任险与意外医疗险的一揽子风险保障,覆盖所有跑者和赛事工作人员,全方位筑牢“安全垫”,助力所有跑者稳健起跑,畅享长跑。
中国太保为上马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此外,中国太保还成立了上海马拉松赛事专属理赔服务团队,开通赛事理赔服务绿色通道,设置专人专岗及时处理赛事现场的理赔需求,同时开通95500上海马拉松双语服务专线,并针对万元以下案件实施简单无纸化实时赔付。
中国太保不仅保障跑者健康,自己也组建跑团,成为了上马风景线里的一部分。来自长江养老的“太爱跑”跑团成员宋亦心表示,“因为开始接触马拉松,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从事的养老金管理工作所追求的长期主义。我也将持续用马拉松精神,为委托人创造安全稳健的投资收益,一同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28岁”的上马,已经不仅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是已经走进了许多人的生活,创造了更多的力量和热爱。
太平洋健康险专业理疗师在赛后为跑者提供放松服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