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智慧与力量:看得见的女性”视觉艺术展近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工人文化宫开幕。21位艺术家用40余件作品,透过社会身份、母性传承和自我意识三层逻辑,展现当代女性的成就与风采。

展览现场,来自浦东新区各行业的十位杰出女性代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无论是崇明岛厨具厂流水线上的女工、重庆合川毛巾厂的退休女工,还是在广州乡下农耕的玲姐,是在工厂里牵着红线的女性表演者,或是和扫地机互动的瑜伽练习者,女性劳动者的身体能量和社会价值之间的互足关系都显露无遗。
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劳作之力量”“身体即原乡”“自我予智慧”。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展览策展人张婷介绍:“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女性身影从未缺席于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任何一次演变和突破,展览不仅是向女性工匠、科技先锋、产业工人等群体代表致敬,也想表达出女性所具备的智慧与力量,应当是一种可以被看见和被接力的无限机遇和宝贵财富。”

《玲姐,你真棒》 单幕影像

《生产线女工》 艺术微喷
在“劳作之力量”单元,可以从《玲姐,你真棒》中感受出女性与土地的羁绊;从《崇明岛二》《马尾辫》中读出身体与机器之间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浪漫主义;《生产线女工》则呈现了操作工人鲜活的人生。

《生产/符号》 装置
展厅现场,一件大型棉布装置《生产/符号》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生产/符号》是艺术家周雯静为第一届合川钓鱼城新媒体艺术节创作的作品,专为重庆合川废弃的重棉四厂空间创作。重棉四厂废弃以前是主要生产棉、麻的纯纺和混纺纱线及坯布,周雯静的祖母1970年代到90年代初也是从辽宁移民到湖南株洲,在市毛巾厂工作,祖母去世后,周雯静和父亲在她的衣柜中发现了遗留的大量毛巾,约20公斤。于是周雯静把废旧毛巾亲手缝制成3米乘25米的长帆挂在展厅里。

《生产/符号》在重棉四厂空间的呈现样貌
“结果展览的第二天我去展厅拍照,正好遇见了重棉四厂的退休女工穿着曾经的工作服来参观展览,在我的作品前合影。我也赶紧过去给她们拍照,这个突然的意象让作品有了立体的生命,我很欢喜。”周雯静说。
无论是来自生育和纽带的关怀,还是来自代际之间通过自然而发生的天人对话,无论是人类生命信息的持续传递,还是女性语言的文明维护,可以说,作为这个总体世界的命运得以向前不断奔跑的丰硕土壤,女性的身体既是一种能量的原力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原乡。

《礼物》 摄影
伤疤,通常代表的是伤痛和苦难所留下的痕迹,但唯有剖腹产的伤疤是与众不同的,它是下一代"破土而出"的地方,它像土壤,又像根茎,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创作者王满的作品《礼物》,将拥有着不同花语的奶油花镶嵌在母亲的伤疤之上,而花语对应的是她们对于下一代的美好希冀。经历苦痛而开出的生命之花关乎温情,关乎孕育,关乎人生本质的状态。

《乡祭·limits》 影像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每逢正月十五或十六夜,民间就有"走桥"之俗,届时妇女会结伴出门,游走廊衢。此风俗在江南水乡女性中沿用至今。至今人们一般在家有丧事或有所祈愿之时,选定几座老桥,徒步行走其上乞拜求福,度厄消灾。艺术家王音洁与姚纯纯用影像《乡祭·limits》记录了这一风俗片段。影像中张真、文慧、王音洁三位女性结伴乡祭,并按照中国民俗传统"走桥"来祈愿度厄,为张真的母亲,为黄小鹏,为她们所热爱着的生者与死者。

《女欲语,难自语》 摄影、影像
《女欲语,难自语》的创作小组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摄影系的章莹莹、谢睿楠、顾怡玲、陈一琦、翁艺宁。她们的作品以当代摄影、传统影像、装置为媒介手段,创作内容涉及女性生存现状、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研究、关注和思考。

《女欲语,难自语》 摄影、影像
女书是一种神奇的符号,由女性书写,并只在女性之间流通,女书在湖南省江永县流行,至今仍有一些高龄女性在使用。随着创作团队开始关注女书的发展现状,她们发现,那些被网络传播的奇幻叙事与媒体渲染所吸引,期待着发现女性反抗精神的女书爱好者们,似乎并没有获得与自己想法相呼应的声音。而当创作者们与最后一位女书自然传人阳焕宜老人的亲生女儿--何华英奶奶对谈后,才看到了超越符号形式,真挚深切的女书。反映这鲜活的女性形象的,不只是那一个个女书字更是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褪色的母女亲情,正因如此,创作者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聚集于此,将这段邂逅作为创作的中心展开。
在社会平权的背景之下,教育普及和知识女性的崛起,包容性社会的进步发展都在不断提升整个人类智慧体系的完整性。女性面对婚姻、家庭、自然和自我之间随时可能发生的错位而产生的自省、自信、自强、自洽和自爱,正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良性社会所具备的正向价值观。

《被镶嵌的柔软》
2020年社会环境的变动与自身情感的变化,让创作者宋金朔开始思考和回溯究竟是什么把人类困在原地?人在被限制住的很多时候,都无法区分是人在适应着外界,还是外界在改变着人。宋金朔的作品《被镶嵌的柔软》通过文本创作的形式结合现实问题重置场景,以五段影像阐述女性身体表现的柔软个体与坚硬冰冷的实体所隐喻的对立的关系,进而映射个体与群体组成的社会空间的矛盾。

《植物标本晒痕文献》

《植物标本晒痕文献》
《植物标本晒痕文献》是童文敏"从南到北"项目的一部分。《重庆杂草》创作一年后,艺术家想与杂草的距离更近一些,便将杂草转移到其身体上,与植物生活在一起。童文敏用一年时间在重庆和云南等地收集植物并压制成标本,将其放在身体上,皮肤在太阳照射下晒出不同植物的形状。每次把每个植物放回原来的位置,每次晒5个小时左右,晒19天,持续约两个多月。

绝大部分婚后的女性生活围绕着老人丈夫孩子打转,更多承担的是妻子女儿和母亲的身份,那么"自己"在哪里?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摄影装置作品《降落》,是创作者薛茗玥挪用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地位感明显的三张画(《步辇图》《杏园雅集图》《重屏会棋图》),将画面中地位高的人物置换为在女性婚后生活中所被认为是高于女性"自我"的人物,从左至右依次展现女性的三态。将画的语境和新关系的语境形成对照关系,概念上的趋同是线索和串联,暗示由古至今女性在婚姻中的状态,呼吁女性在婚姻中寻找和重建自我,平衡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此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