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周艺术人物:大卫·霍克尼个展“大卫·霍克尼25”海报因违反禁烟规定被巴黎地铁站撤下;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将于4月14日卸任馆长一职;艺术家冷冰川新作展在清华美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浦东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传承浦东篆刻文脉,搭建篆刻艺术交流平台。
巴黎|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海报被撤

许杰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将于4月14日卸任,继任馆长李素英将接手这座全美规模最大的亚洲艺术机构。在长达17年的任期中,许杰作为首位执掌美国大型艺术博物馆的华裔馆长,任内推动博物馆完成1亿美元扩建,新增安杰利科·山崎展馆,馆藏增至2万件,捐赠基金达8500万美元。
据了解,此后他将继续参与美国亚太裔国家博物馆筹建工作,并在2025成都双年展中与艺术史家吕澎共同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席。(综合)
北京|艺术家冷冰川
“刻墨者独白”清华美院美术馆展出
4月3日,“伊卡洛斯,刻墨者独白——冷冰川新作展”在清华美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吴洪亮先生策展,同时也是《荷兰的心》《黑白》两部新书的首发现场。

与会者及首届浦东篆刻委成员、顾问等
浦东文联副主席、浦东书协主席顾士伟,浦东书协顾问张遴骏、陆伟,浦东书协副主席、浦东篆刻委主任吴铁群,浦东书协副主席、浦东篆刻委副主任孙守之,浦东篆刻委副主任高申杰、孙膑及全体委员出席。
浦东有着得天独厚的篆刻人才优势,浦东篆刻委的成立有着特别的意义。会上各委员分享了自己篆刻学习经历并为浦东篆刻委今后工作积极建言,大家表示要积极配合浦东篆刻委工作,要从学术角度对浦东篆刻的脉络进行梳理和传承。首任浦东篆刻委主任吴铁群表示,浦东篆刻发展具深厚的历史积淀,要团结好本地篆刻人才,吸纳外来优秀人才,争取尽快生根、开花、结硕果,传承好浦东篆刻文脉。
作为浦东篆刻委顾问的徐建融提到,浦东是近代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的后方基地,也是海派书画篆刻的一方热土,著名的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生前与浦东因缘甚深,至今“吴昌硕艺术馆”更成为浦东的一张文化名片。上世纪80年代,西泠印社恢复活动,江成之、王京盙等先生都是长期工作生活在浦东的前辈印人,为浦东培养了大批篆刻人才。浦东书法家协会成立专门的篆刻委员会,不仅理所当然,而且水到渠成。孙慰祖顾问表示,今天的浦东篆刻家与爱好者队伍不是二十年前的局面了。群体的逐步聚集和成长,已经形成一个有影响又有多样风格组合的区域性创作骨干形象。浦东书协篆刻委的成立,是浦东印人和爱好者的长久期盼,也为浦东篆刻艺术创作的进一步活跃带来了新的推动力。
上海|画家赵豫
“辉光日新——赵豫捐赠作品展”开展
“辉光日新——赵豫捐赠作品展”正在上海中国画院展出,本次展览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共展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赵豫先生的山水、花鸟画作近60幅。

赵豫
赵豫(1942-2023),字乐之,别号伏牛山人、伏牛耕砚人,斋名三匋斋、耕砚斋。河南西峡县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一级美术师,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吴昌硕艺术研究会理事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屡获殊荣。

赵豫作品
赵豫是上海中国画院为数不多的来自北方的画家。这位从伏牛山区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一种天生的热爱。他的作品一方面来源于河南西峡的生活,孕育出其体势刚严、雄浑壮阔的北方气象;另一方面,南方的求学经历又赋予了他用笔清丽、敷色秀润的艺术品格。五岳巍峨,沧海茫茫,长江黄河,长城内外,都透过他的妙笔,展现在人们面前。
2023年1月,赵豫因病去世。遵照其遗愿,家属将赵豫先生的39幅作品无偿捐赠给上海中国画院,这也是赵豫留给世间的最后一份礼物。他淡泊名利,执着追求,以艺术为生命,以书画为精神寄托,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天地里默默耕耘。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上海中国画院特举办此捐赠作品展。(明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