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一医生因车祸去世肇事者开车看手机”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11月28日,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发布讣告称,该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磊同志因伤医治无效,于当日9时31分逝世,享年45岁。次日,海宁市人民医院一工作人员表示,刘磊医生因车祸离世。事发当晚,刘磊过人行横道时,一车主驾车看手机,肇事车主已被警方控制。
刘磊医生不幸命丧车轮下,不仅让他的家人和同事悲痛不已,也令当地群众和无数网友感到十分惋惜。而之所以酿成这场悲剧,是因为肇事车主开车时看手机,这实在让人无比愤怒,大家纷纷表达对分心驾驶行为的强烈谴责和声讨,并期待相关部门早日查明真相,严肃处理肇事者,以告慰刘磊医生的在天之灵。
当下,开车玩手机是不少驾驶员的行车陋习。据公安交管部门介绍,当车速为6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开车时看一眼手机最少需要3秒,车辆则开出约50米的距离,这50米几乎等同于盲开。实验表明,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状态下的2.8倍,开车时看手机、发短信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状态下的23倍。这个实验结果,难道还不足以换回一些人幡然醒悟,从此收手吗?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文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人人知晓分心驾驶的危害性,奈何还是有一些人心存侥幸,管不住自己的眼和手,开车时“小动作”不断。除了开车时玩手机,还包括操作导航设备、车载影音设备;吃、喝、抽烟;捡拾物品,等等。此类交通陋习严重威胁着公共安全,已经造成了不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一起起悲剧,一次次印证了分心驾驶如盲行,“瞬间失控”毁一生的道理,带来的教训极其深刻,值得大家认真吸取。
祸患常积于忽微 ,交通安全容不得丝毫大意。根据概率学原理,一次分心驾驶,也许不会出事,但在多次重复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就成必然的事。只是待到悲剧发生时,后悔也迟了。
治理分心驾驶陋习,关键在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各地公安交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强化路面管控。同时,深化智慧警务建设,充分发挥电子警察系统的作用,提高分心驾驶行为的发现率和查处率。此外,还需进一步畅通“随手拍”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共同监督分心驾驶行为,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以儆效尤。
治理分心驾驶陋习,根本在于从“心“抓起。相关部门要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作用,引导广大驾驶员远离交通违法和陋习,做到知畏知止,主动向文明交通新风尚靠拢。
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已作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今年以来,北京公安交管部门积极探索发送“私人定制”安全提示新举,对一年内曾因驾车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驾驶行为被记录或处罚的机动车驾驶人或车主,点对点发布提示短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此举是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的生动实践,于润物细无声中引领文明交通新风,生动彰显了北京交警“主动跨前一步”的责任担当,为其他地方治理分心驾驶陋习提供了有益参考。
根据唯物辩证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即使再严密、再精细的治理,也无法取代交通参与者的自律自觉。因此,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广大驾驶员都要绷紧“安全之弦”,时刻把文明挺在前面,处处将规则放在首位,积极争做文明交通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在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做到“安全大如天”,坚决向分心驾驶陋习说不,不触碰法律红线,不能越雷池半步,共同营造安全、文明、有序、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