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一名13岁患有房间隔缺损的患儿顺利被植入可降解封堵器,患儿在术后第二天就恢复了自由活动,这也是上海首例房间隔缺损被植入可降解封堵器的患儿病例。11月29日,患儿顺利出院。
手术中。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儿童医院 供图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也是最常见的儿童结构畸形之一。房间隔缺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开放手术和微创封堵。其中,微创封堵由于无切口、不需要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并且恢复迅速,在创伤程度方面和外科开放手术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微创封堵手术需要在体内植入金属封堵器,众多家长出于对心脏中终身携带“异物”的恐惧,最终还是选择了外科开放手术,给患儿带来了一定的身体创伤。
此次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实施的微创封堵手术,使用的是可降解封堵器。可降解封堵器被植入后,会不断降解直到消失,这期间封堵器表面也会逐步覆盖一层内膜,最终内膜会牢牢地长在房间隔上联为一体。区别于以往金属封堵器不同的材质,可降解封堵器将于植入后6个月开始降解,1年后基本消失。
“虽然只是封堵器的不同,其实对于植入技术有着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朱宏斌表示,可降解封堵器在传统数字减影技术(DSA)引导下不显影,本次手术全程在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对于手术医生和超声医生的技术和相互的配合协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患儿即将出院时,与医护人员合影。
“由于本次手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避免了传统封堵手术DSA引导带来的放射性辐射,本次手术不仅可降解,而且无辐射,患儿接近零创伤,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福音。”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洪海筏进一步表示。
上述两位专家透露,目前,房间隔缺损可降解封堵器的适用范围是直径5毫米左右或之内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年龄需要在8岁以上,但是后期随着可降解封堵器的更新迭代,一定会造福于更多的房间隔缺损患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