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投资人在为错过宇树而遗憾?
这几天,一张聊天截图流传甚广,内容直观呈现了一家创业公司早期融资的窘境 2019 年,正寻求融资的宇树科技,将一份商业计划书发给了投资人,直接被婉拒。
这样一幕并非意外。一位宇树科技的老股东也发文透露,2023 年想募集一只宇树的专项基金,找了很多资金方沟通,都表示不感兴趣,最后这只基金愣是没募集起来。" 时隔一年,当宇树出圈之后,大家又回过头来找我们。"
此情此景,正如 " 当年的你爱搭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这也引发外界好奇:当初是谁给了宇树科技第一笔钱?
他给了王兴兴第一笔钱
" 怎么看上海大学王兴兴同学做的 XDog?"
这是 2016 年知乎上的一个帖子。彼时的王兴兴刚从上海大学硕士毕业,他做出的机器狗 XDog 在 2015 年创业大赛中拿到了奖金,一度让他萌生辍学创业的想法。随后,他找了创业大赛认识的几位投资人,但没有人愿意投,创业的念头也随即打消,转身去了大疆工作。
直到 2016 年 8 月,王兴兴才拿到第一笔投资,金额 200 万元人民币,也才有了宇树科技后面的故事。在《晚点 LatePost》披露的细节里,王兴兴透露,这笔钱是一个北京的个人投的,"他主动找的我,给的条款很宽泛,打钱的时候都没签协议。"
其实在圈内,一直流传着尹方鸣与宇树的投资故事。工商信息也显示,尹方鸣曾在 2016 年 8 月投资宇树科技 200 万元,表面上看 4 年后退出了,但同时天津君万弘毅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宇树新进股东,而尹方鸣恰好位列后者第三大股东,这被外界视为是专门换了持股主体。
尹方鸣是谁?公开资料显示,他曾是联发科第一波安卓 ROM 的开发者,随后成为搜狗手机输入法的产品负责人,后又加入 360 公司负责手机助手、手游联运、随身 Wi-Fi 等业务。直到 2014 年,尹方鸣选择辞职创业,创立了 "ROOBO",一家做智能机器人系统的公司。显然,他走在了王兴兴的前面。
第一笔钱对王兴兴而言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笔投资,大概率具身智能将失去一家独角兽公司,杭州 " 七龙珠 " 也就无从谈起,而在某大厂应该会多一位 90 后工程师王兴兴。
2021 年,斯坦福博士王鹤回国任教,加入北京大学,在计算机学院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担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而他的研究课题也是围绕具身智能而展开。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据一位知情人透露,王鹤回国之初做的研究,有一部分正是基于宇树的机器狗。2023 年 5 月,王鹤决定联手师从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王田苗教授的姚腾洲,后者曾就职于 ABB 集团上海机器人研发中心,在北京共同创立银河通用,专注于具身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机器人研发。
投资界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银河通用的创始团队实际共有三位,另外一位低调的联合创始人便是尹方鸣。虽然公开信息搜索不到尹方鸣与银河通用之间的关联,但上述知情人透露," 银河通用应该算是尹方鸣孵化的项目,他给了第一笔资金。"
从王兴兴到王鹤,尹方鸣意外成为两位最火 90 后背后的男人。
他们的第一笔钱,来得艰难
巧合的是,在王兴兴拿到第一笔钱那年,文远知行也迎来了第一位投资人。
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曾回忆,和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第一次见面,是 2016 年在斯坦福旁边的一家酒店。当时也有一些感兴趣的投资人,但大多都比较犹豫,且当时文远知行结构也还没有搭建,所以其他投资人都是准备以可转债的方式出资。最终,只有启明创投一家是在公司成立的那一天就出资 200 万美元,跟创始人一起注资公司。
同样是在 2016 年,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前往硅谷参加红杉资本年会,在参观百度美研院时遇到了一位技术大牛彭军,当时两人曾有过一段简单交流,不曾想为日后的投资埋下了伏笔。
不久后,周逵接到彭军一通电话,他谈及自己刚刚回到北京,正考虑和楼天城一起出来创业,并简单介绍了做无人驾驶公司的想法。周逵对此极为重视,迅速拉上另外两位合伙人沈南鹏、富欣,与彭军详细面谈,最终成为小马智行天使轮领投方。
而王兴兴的老东家大疆创新,早期融资同样艰难。汪滔当年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后,进入香港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系。在毕业成果演示时,汪滔的无人机引起了李泽湘教授的注意。看好汪滔动手能力强,李泽湘破格录取他为门下的硕士生。
2006 年,26 岁的汪滔在李泽湘教授的鼓励下,回到深圳一间不足 20 平米的仓库里创办了大疆。创业维艰,早期在汪滔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李泽湘选择加入,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引荐了很多业内优秀人士,这才有了日后全球无人机霸主的传奇。
纵观中国风投史,第一笔钱都极富传奇色彩。夏佐全此前向投资界分享他最早押注比亚迪的故事:1994 年 11 月,夏佐全第一次见到王传福,彼时后者刚刚开始创业,但由于资金匮乏正深陷困境。
当时夏佐全并不懂电池,但第一次见面两人就彻夜畅聊,"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但从来没有见过像王总这样的人,他身上的那种激情、抱负、坚定、自信深深地感染了我。" 随后夏佐全敲定了这笔投资 1995 年 4 月,他出资几十万元投资比亚迪,同时也成为公司三大创始人之一。时至今日,比亚迪市值超万亿,夏佐全回报丰厚。
宽容失败
" 风投不可能不冒险啊 "
" 做投资难,做早期投资更难 "。
放眼创投江湖,传奇往往是凤毛麟角,真实的早期投资,更多是九死一生。对于早期投资而言,可能投资 100 个创业公司,98 家会亏损,剩下的 1-2 家大涨成百上千倍。早期项目往往只是一个想法,无法靠实际运营情况来检验商业模式的准确性,这也导致 " 死亡率 " 成为早期投资最大的天敌。
诸如我们看到的苹果、谷歌、英伟达等被风投扶持起来的公司,其实是极少数的幸存者。在此之前,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已早早出局。
创东方投资董事长、创始合伙人肖水龙在清科年会上分享过,以球赛押注为例,创业投资看中早期和 PE 项目,区别之一是投大投小的问题,就像两个球队比赛时,获胜可能性比较小的一方赔率比较高,公认为是强队的一方,赔率肯定比较低。那么投资投早投小,目的也是获得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所以投资早期项目既抱有期待,也充满挑战。
行至今日,不仅是早期投资难,整个风险投资似乎都变了些味道。一些 VC 不再有风险捕捉的意味,变成了刚性兑付的收益保障,既要周期短,又要无风险,还要有保障。
一时间,回购、对赌争议在国内一级市场不绝于耳。比如创始人与投资机构之间的回购协议,实际已经见怪不怪,但自去年以来,回购甚至被列为上投决会的硬性条件,如果实控人不愿意签回购,那就不投了。
"风险投资的魅力,就在于寻找那些不确定性却可能极具颠覆性的创新。" 一位不愿具名的创投合伙人感叹,需要警惕眼下一些做法可能让我们丧失发现其他伟大创新的机会。
最近爆红的 DeepSeek,虽然背后有幻方量化支撑,一直未开放对外融资。但反过来想,如果 DeepSeek 在早期寻求融资,大家就会愿意投吗?答案未必确定。
梁文锋曾说," 创新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 科技创新非一日之功,回报周期漫长且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时就更需要 " 大胆资本 "、" 冒险资本 "、" 耐心资本 "。
换句话说,应该营造一种允许试错、鼓励探索的社会氛围,让 " 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 成为一种共识,让创新者敢于冒险、敢于突破,"即使面临失败,也能在宽容的氛围中重新出发。"
近日轰动一幕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出台,明确提出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 100% 亏损,按照直投资金投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核。这样的高容亏率并不多见。
早期投资,少不了一些浪漫主义情怀,也少不了对年轻人的笃信。此前,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参加一场 AI 创业论坛,现场看到很多年轻人还在热情地创业,他发自肺腑地感到欣慰。" 我们要鼓励、保护这些‘星星之火’,让年轻人永远有理想,做出中国的下一批伟大公司。"
亦如王兴兴在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中,得到的勉励那般:" 你是这里面最年轻的。国家的创新需要年轻一代贡献力量。"
创业维艰,往往要走过艰苦、寂寞的漫漫长路,也要风险投资一路相伴。正如唐 · 瓦伦丁在《风险投资史》中所言:
" 风险投资不是上帝视角看世界,也是创业,是和创业者一起创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