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卷信奥的天塌了!"" 又一条路被堵⋯⋯ "" 编程究竟还要不要学?"……
这两天,各大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很多以类似字眼儿为标题的、被家长们称作是 " 核弹级 " 的消息。原来,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宣布对其主办的 CSP-J/S 认证(中国计算机学会认证服务提供者 - 软件能力认证)作出年龄限定,要求报名者在当年 9 月 1 日(不含)需满 12 周岁,包括第一轮和第二轮,参加 "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的规则同此,即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相关认证和赛事明确将小学生群体拒之门外了。
在正式通告中,中国计算机学会专门用较大篇幅对设置年龄限定的原因进行说明,表示小学生过早参加 CSP-J/S 对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也不符合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该能力认证的初衷;部分中学将小学生的 CSP-J/S 成绩作为升学参考依据,将带来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升学秩序。
(图源:极 · 目新闻)
" 早来无益,趁早别来 " ——在龚先生看来,官方看似冷漠无情的对小学生的拒绝,与其说是一种限制,不如说是一种保护。
近年来,信息学竞赛逐渐低龄化,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 " 赢在起跑线上 "、在升学路上多一份竞争力,早早地将孩子推入代码编程的 " 战场 ",诸如 "5 岁孩子学 C++""8 岁学员日均刷题 3 小时,周末特训用坏两个机械键盘 " 等,并非稀罕事,而家长们也丝毫不能 " 掉链子 ",不仅要全程坚持陪学陪练,还得舍得砸钱报竞赛提分班,狠得下心来用上培训班和海量刷题填埋孩子的周末和假期⋯⋯
学习计算机科学,确实会助益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培养,提升其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需要建立在孩子已具备相应的认知力、理解力的基础上,绝不是越早越好。
几年后没准半小时就能掌握的知识,却非要让孩子花上一整天来 " 死磕 ",无疑生生挤占了那些宝贵的本该去户外追逐嬉戏的童年时光;当大量孩子按照父母规划好的竞赛路线熬夜刷题一年半载后,却发现在竞赛中依旧只能是分母,这不仅会影响到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更可能使孩子因不堪挫折和失败的重压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图源:新华社 郭德鑫 作)
信息学竞赛成抢跑重灾区,只是当前超龄教育现象的冰山一角。此外,抢跑赛道上相关纪录也在不断刷新——在不少地方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很多学龄前的孩子被家长要求大量背诵古诗、学习拼音和加减法;一些孩子小学还未毕业,就已经学完初中数学、能轻松应对高考英语试卷;钢琴、围棋等文体项目,甚至出现不少五六岁的孩子就考过十级的极端案例⋯⋯
有研究显示,超前学习带来的早期优势将会在 1~3 年内被冲掉,甚至可能被逆转,而因此损失的创造力、好奇心等素质却难以弥补——不少家有学龄孩子的家长,其实并非不明白个中道理,可很多时候只能在 " 躺不平又卷不赢 " 的泥淖里纠结和挣扎。
无独有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于近日发布新规,宣布不再接受 15 岁以下少年儿童和科技辅导员参赛。相关重磅新规传递出的纠偏信号、产生的导向意义不容小觑,是以铁腕行动从源头上压缩超前教育的现实空间,切实为被迫卷入抢跑 " 洪流 " 的学生和家长减负。
(图源:新华社 徐骏 作)
如果这些 " 石头 " 能够激起更大涟漪,带动更多相关认证、考级、比赛等面向中小学生的项目和活动回归初衷,无疑是我们乐见的一种正向循环。
长远看,转变教育成你追我赶、军备竞赛的趋势,将家长们从过度纠结与焦虑中拯救出来,需要自上而下不断凝聚共识、做出更多硬核调整与改变。于此而言,让一纸证书的取得更科学、更具有含金量或许只是第一步,撼动升学链条上禁而难绝的各种乱象,才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说到底,教育本就不该被异化为一场 " 时间争夺战 ",小学阶段的教育,更多应该是珍惜兴趣、挖掘天赋的过程,是悉心浇灌、耐心引导、静待花开的过程。孩子真正的竞争力,或许并不在于起跑线的位置,而在于持续奔跑的耐心与开拓新赛道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给童年留了多少白,就是给未来埋下了多少幸福的种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