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孔庙碑林坐落在杭州市吴山脚下,它既是南宋时的临安府学,也是此后各朝文庙的所在地,在杭州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孔庙碑林区,陈列有碑帖刻石近500件,时间横跨唐代至民国,包含历史、科技、书法、绘画、宗教等各类石刻文献,形成一座蔚为大观的“石质书库”。

日前,浙江古籍出版社分别出版了金霄航、冯立主编的《杭州孔庙碑林藏历代名碑精选》和金霄航主编的《杭州孔庙碑林藏南宋御书石刻精选》。前者在全面整理杭州孔庙碑林现藏碑刻的基础上,从时代、题材、书法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撷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碑石共计36种,有许多为首次发布。体例上以时间为线索,包含碑版图片、释文、介绍文字等方面内容。从碑刻保存现状、历史流传、文献价值、书法艺术等角度展示和解读所选碑刻,图文相配,将杭州孔庙碑林中宝贵的石刻资料展现在读者面前。后者以 “南宋御书石刻”为主题,择取《南宋太学石经》《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 《大成之殿》《宋理宗御书〈圣贤赞〉》《宋高宗御书〈千字文〉》5组石刻进行整理、研究。
杭州孔庙碑林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府学巷8号,原是宋至清杭州官学所在地,现由杭州孔庙、杭州碑林两部分组成。
唐贞观年间(627—649),各地奉诏在官学设立孔庙,“庙学合一”遂成规制。杭州孔庙,始建年代无记载。北宋时称“宣圣庙”“至圣文宣王庙”,原在今凤凰山山麓一带。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室南迁杭州为行在所,更名临安,杭州官学随之名为“临安府学”,位列地方官学之首。南宋绍兴元年(1131),孔庙随官学迁至运司河下凌家桥侧(即今址),以慧安寺故基重建,自此历经八百余年,未有易位。绍兴十二年(1142)至十三年(1143),守臣王奉诏筹建太学,在临安府学内“措置增广”,此时府学兼具太学的基本功能,成为南宋最高学府。元明清承袭旧制,历经更迭,又称儒学、庙学,因省治地位,其办学规模及影响力冠于东南各地。清末民国改制,废科举,旧式官学不存,仅存孔庙以祀先儒,时称旧府学、杭州孔庙。
杭州孔庙碑林收藏的唐、五代碑石均出土于墓葬中,共5块。其中,唐代2块,均为墓志铭。五代吴越国3块,1块为带有牡丹花卉纹的墓葬构件,另2块为五代吴越国贵族墓葬中较为常见的石刻星象图。《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和《吴汉月墓石刻星象图》分别为吴越国王钱元瓘及其王妃吴汉月墓葬墓室的顶盖。五代吴越国的贵族墓葬多在墓顶刻星象图,在墓葬四壁刻画“四神”,一起组成宇宙的形象。其中,《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制作精良、保存较完整,是五代吴越国石刻星象图的代表,也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早的石刻星象图。

《吴汉月墓石刻星象图》

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 后晋天福六年(941) 长412厘米,宽270厘米,厚32厘米
杭州孔庙同设于官学学宫,因宋至清官学的历史地位,受到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如今碑林中珍藏的御书石刻几乎都是据历代御书墨迹摹刻而成的原石,为全国罕见,其中又以南宋为最:《南宋太学石经》为历代唯一一部由皇帝御书而成的石经,《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石刻为现存最早的御制御书像赞石刻,《宋理宗御书〈圣贤赞〉》石刻为现存最早的理学御制御书圣贤赞石刻,《大成之殿》石刻为现存最早、字径最大的“大成”御制榜书石刻。这些石刻不仅体现了封建时代的教化内容和思想,也展示了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修养和艺术审美,具有极为丰富的文物价值。

南宋太学石经·孟子 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 高155.5—160.5厘米,宽96—97厘米,厚21.5—25厘米
明正德十三年(1518),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宋廷佐将仁和县学中的《太学石经》移至杭州府学,同时搬迁的还有《孔子与七十二弟子像赞》刻石。《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以(传)李公麟画卷为母本,上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并有宋高宗赵构小楷赞辞兼序文。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部分)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部分)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 高45.5厘米,宽125厘米,厚20厘米

宋理宗御书《圣贤赞》“序一”碑 南宋理宗赵昀(1205—1264)亲书并颁布于太学的御书御制碑刻,淳祐元年(1241)刻之 高192厘米,宽87.5厘米,厚19.5厘米 有“庚寅”“御书”印各一方

大成之殿
杭州孔庙碑林收藏的元代碑石主要来源于杭州路儒学旧藏、西湖书院和佑圣观等处,共计11块。其中,《杭州路重建庙学碑》《杭州路重建庙学记》两块碑原立于杭州路儒学,杭州路儒学故址即今杭州孔庙碑林所在地。《元加孔子号诏碑》《西湖书院重修大成殿记》《重修西湖书院记》和《西湖书院重整书目碑》原立于西湖书院旧址。西湖书院是原南宋太学故地,大致在今杭州市延安路与庆春路交会处。《佑圣观重建玄武殿碑》和《安晚轩记》两碑原立于佑圣观,元代佑圣观大致在今杭州市上城区佑圣观巷一带。《里域河庙柳神之记》中的柳神庙,据碑文记载在杭州仁和县皋亭山,因此该碑原立于今杭州市拱墅区半山一带。

杭州路重建庙学碑 元至正十五年(1355) 高314厘米,宽142.5厘米,厚34.5厘米,碑额高79厘米
在杭州孔庙碑林这座“石质书库”中,除《南宋太学石经》《大成之殿》《宋理宗御书〈圣贤赞〉》等御笔名品和上述以外,不乏珍贵与精彩之作,诸如《武林弭灾记》《重修监法察院记》《守巡二道修造军火器械碑》,以反映杭州地方史中的有关事件和人物为主,堪称杭州民间的历史档案馆;《十六罗汉像刻石》是石刻线画中的奇珍之作;而如《佑圣观重建玄武殿碑》等碑,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墨宝,蕴含着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这些碑帖刻石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字史料,体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璀璨的人文精神。

《佑圣观重建玄武殿碑》
1989年,整修改建后的杭州孔庙以杭州碑林为名对外开放。2008年,杭州孔庙经原址复建后,规模更趋完善,恢复了“右庙左学”的传统规制,分东、西两个区域:“左学”改成东区的碑林区,俨然一座江南园林庭院,假山池水,回廊曲折,碑石林立。西区采取中轴对称布局,建筑群以大成殿为核心,强调庄重和权威感,重现了孔庙基本规制。2019年,杭州孔庙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