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 10 月 3 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正式宣布统一,意味着德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状态,也象征着冷战时期欧洲格局的重大变迁。统一后,德国在经济上成为欧洲的关键力量。
统一近 35 年来,德国内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层面进行了广泛的融合,但从近年来政坛的极化趋势,到东西部发展的落差,再到移民融入的困境,不难看出,德国社会在看似稳固的表象之下,有三道明显裂痕,弥合这些裂痕是德国当前的重要使命。
2023 年 11 月 9 日,在德国首都柏林,柏林墙遗址上插着玫瑰花。当日,柏林举行活动纪念柏林墙倒塌 34 周年 新华社 / 法新
德国战后长期依靠主要政党联合执政,试图通过政治共识维持稳定。然而,近年来,这种政治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极端政治势力的崛起让德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德国选择党的崛起是德国政治裂痕的重要体现。在 2024 年地方选举中,选择党在多个联邦州成为主要政治力量,尤其在东部地区表现突出。该党利用民众对移民政策、欧盟整合和经济不稳定的焦虑情绪,成功吸引了大量选票。在德国东部,选择党的支持者主要来自经济困境中的中下阶层,他们认为政府的移民政策和环保政策损害了本国公民的利益。而在西部大城市,左翼势力主导了政治话语,他们强调民主价值、社会包容,并视选择党为极端主义威胁。选择党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与左翼政治力量之间的对峙愈演愈烈。
2 月 9 日,在德国柏林,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现任总理朔尔茨(左)与最大在野党基民盟总理候选人默茨参加电视辩论,双方在移民、经济、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等问题上分歧明显 新华社 / 法新
与此同时,传统大党正在经历信任危机。社民党和联盟党长期主导德国政坛,如今却逐渐失去吸引力,而绿党和自民党在联合政府中的表现亦饱受质疑。特别是在应对经济衰退、能源危机及俄乌冲突问题上,由社民党、自民党、绿党组成的 " 交通灯 " 执政联盟内部矛盾频发,政策摇摆不定,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安。
2024 年 11 月,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解除财政部长林德纳的职务,后者所在的自民党随即宣布退出本届联合政府," 交通灯 " 执政联盟解体。12 月,朔尔茨未能通过德国联邦议院发起的信任投票,执政联盟彻底宣告落幕,总统弗兰克 - 瓦尔特 · 施泰因迈尔宣布提前举行联邦议院选举。
今年 1 月底,在距离选举仅 3 周之际,领先民调的联盟党候选人默茨发起收紧针对移民的庇护政策提案,尽管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和绿党对此都不支持,然而在 75 名选择党议员和 80 名自由民主党议员的支持下,该案仍以 348 票赞成、345 票反对、10 票弃权的微弱优势通过。
提案的通过引发舆论哗然,德国多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极右翼、反纳粹游行。在柏林、汉堡和慕尼黑等城市,数十万名示威者走上街头,谴责默茨接受选择党的帮助,抗议选择党的极端立场。这些抗议不仅反映了公众对右翼势力的警惕,也突显德国社会对待移民态度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对人道价值的坚守,另一方面是对通过政治变革改变现状的渴望。
面对不断扩大的政治裂痕,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努力寻找应对之策。司法系统加强了对仇恨言论和极端主义犯罪的惩罚力度,联邦政府也在推进更严格的选举法,以防止极端政党利用民主机制操控选举。同时,许多公民团体和媒体机构也力图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民主制度的信任。
尽管德国已统一近 35 年,但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距依然明显。东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总部、科技创新资源仍主要集中在西部,而东部的人口外流和老龄化趋势却在不断加剧。
德国联邦政府 2023 年发布的《德国统一状况年度报告》写道:" 即使在重新统一 33 年后,德国分裂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 很多东德人和西德人看待这个国家的态度并不相同,这也体现在一再掀起的有关东德及其地位的辩论上。德国统一的结果仍然以特殊的方式困扰着很多人。"
30 多年来,德国联邦政府通过征收 " 团结税 " 提振东部经济。可以说,西部承担了统一进程中的经济压力,而东部则承担了社会压力。尽管资本从西向东流动,但通过托管和私有化改造东德企业等方式,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流动却是逆向而行。
德国联邦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布图清晰显示,原东西德的边境线几乎就是如今德国经济实力等级的分界线。1991 年,东德经济总量为西德的 43%。2023 年,这一比例升至 82%,差距仍接近 20 个百分点。联邦统计局数据还显示,2023 年,东部与西部全职就业人员月均收入差为 824 欧元。左翼党议会党团主席索伦 · 佩尔曼说,在过去的 10 年里,东西德人均月收入差距始终稳定在 800 欧元以上。
在德国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问题更严重。2022 年底,德国 18 岁至 64 岁人口约为 5140 万,其中只有 720 万人生活在东部各州(不包括柏林)。据联邦统计局预测,未来 20 年,东部各州这一年龄段人口减少量约在 56 万至 120 万之间。虽然西部适龄劳动人口预计也将下降,但因移民比例较高,降速要缓慢得多。
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往往意味着在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上的弱势。在东德长大的莱比锡大学日耳曼文学教授迪尔克 · 奥施曼甚至认为,所谓德国统一实际上是西德 " 接管 " 了东德,并将后者打造成一个西德的 " 低配版仿制品 "。他认为," 东部人 " 是一种被塑造的身份,被赋予了懒惰、愚蠢、无能、胆怯、不负责任、不擅打扮、不会说话等特质。媒体在关联东部社会的报道中多有贬义,而很多记者对东部了解甚少,而且 " 极不愿意接近并了解我们。"
事实上,从客观角度看,两德统一后,东部在经济领域是受益的。虽然东部经济目前落后于西部,但在全欧洲范围内仍处于较高水准。此外,未来几年,东部经济增长或许还会超过德国整体水平。据德国 IFO 经济研究所 2024 年报告,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在东部落户。当年 8 月,台积电德累斯顿(德国东部城市)厂正式动土,对德国来说,这是欧洲达成 " 芯片自主 " 的重要里程碑事件;特斯拉也在德国东北部的勃兰登堡州开设了在欧洲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除了政治与地域的对立,移民问题也是导致德国社会产生裂痕的重要因素。2015 年,默克尔政府决定大规模接纳难民,这一政策虽然体现了德国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也让社会的不满情绪迅速发酵。极右翼势力借机扩展影响力,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德国的大城市,移民群体的增加导致了一定的文化冲突。一些地区形成了封闭的 " 平行社会 ",犯罪率、就业问题和社会融入难题成为主流舆论争议的焦点。本土德国人与移民群体之间的不信任感加剧,身份认同问题也随之浮现。传统社会对 " 德国人 " 身份的理解,正受到日益多元化的人口结构的挑战。
2024 年 12 月 21 日,警察在德国马格德堡发生袭击事件的圣诞市场警戒 杜哲宇摄 / 本刊
2024 年 12 月 20 日晚间,一名外来移民驾驶汽车冲入马格德堡的圣诞市场发动袭击,造成 6 人死亡、近 300 人受伤。事件发生后," 马格德堡袭击 " 话题迅速冲上德国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榜,高赞留言纷纷要求无差别遣返移民和外国人,评论区充斥着蓝色爱心的表情——这正是选择党的代表色。总理朔尔茨发推文表示关切,却受到无情嘲讽。
跨年夜,一名外籍网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画面中,他对着柏林的一间公寓燃放烟花。后续报道称,烟花落入了一间儿童卧室并燃爆,所幸未造成伤亡。今年 1 月底,又一名外籍男子在巴伐利亚州阿沙芬堡的公园内制造持刀袭击事件,造成一名幼儿和一名男子死亡,另有 3 人受重伤。
即使是《世界报》等主流媒体的评论区,也充斥着德国民众的怒火。有关阿沙芬堡袭击事件报道的下方,一条高赞评论写道:" 每次,我们都会看到政客们震惊的表情,看到他们冷淡地宣称要与遇难者家属一起哀悼,并祝愿其他受害者早日康复,然后(又发生类似事件)再次受到沉重的打击。但这有什么用呢?什么用都没有!"
在此背景下,联盟党候选人默茨也宣布,如果他赢得选举,将下令对所有德国陆地边境实行永久管制,一切非法入境企图一律拒绝。上文提到的收紧庇护政策的动议,也是对此事的回应之一。在现实中,数十万德国民众参加游行反对极右翼;而在网络上,网友则留言反问:" 魏德尔(选择党党主席)怎么说的?遣返移民!即使没人愿意听,但她是对的。德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面对日益紧张的移民、难民问题,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挑战。阿沙芬堡袭击事件的肇事者此前已被要求离境,但显然未听从该指令。德国联邦政府和巴伐利亚州政府代表互相指责,声称嫌疑人没有如期离境是对方的责任。
社会组织和学界也在积极寻找缓解矛盾的方法。一些专家建议,加强移民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减少社会福利的依赖;鼓励更多移民参与社区活动,增进文化融合。
然而,移民问题同样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随着地区冲突导致的难民不断增加,德国仍需面对这一长期挑战。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保持德国社会的人道主义传统,将是未来政府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