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创新是产业革命的基础,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必须深刻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海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完善科教协同、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教育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当前迫切需要办出有力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期待、充分彰显国际大都市地位的高质量教育。
为了提高高校人才和社会需求匹配度,上海分类实施培养模式改革。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突出面向国家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战略急需人才;应用型高校突出面向行业产业办学,构建需求主导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对艺体类等特色型高校突出服务对应行业,培养专业化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此次会议还指出,“最大限度减少对用人主体、创新活动的束缚,努力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土壤和条件”。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人才不只诞生于高校或科研机构,让企业和社会培养人才,让人才在行业内、市场中成长,也是一大路径。这就要求打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人才友好”,正在成为上海的一大竞争优势。前不久出炉的《2024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显示,上海位居人才友好型城市榜单全国第一。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各地对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上海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尖端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此次会议就提出,要加大超常规的快速引才力度,用好“伯乐”机制,放眼全球引进顶尖人才;要加力构筑基础性的优良人才生态,让人才在上海更好安身安心安业。
解放思想抓人才,千方百计聚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广大人才更有归属感、成就感,更有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和广阔空间,上海必将成为“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