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鲜活的水产品,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同的水产品价格差别很大?还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都是虾,基围虾和小河虾的价格也要相差相近一倍?”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水产品市场,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高级工程师王春不断启发身边的学生们思考。
新学期伊始,2月18日,上海海洋大学“新农班”60多名学子走进了松江的生鲜集市、农业合作基地等,在既动脑又动手的“乡村课堂”上迎来了本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向摊主询问鱼类、虾类等的价格变化趋势。众多学生对不同水产品的价格差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平时从来没有关注过水产品的价格,课堂上学到水产品价格浮动大,今天实地走访一圈,才真正有了切实的感受。”水产与生命学院2024级学生郑嘉滢说。

学生们在导师的引导下逐一打开了思路,探讨新鲜度、风味、品种、养殖难度等如何影响价格的波动。“也别忘了品牌和供求关系。”另一位跟班导师,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姜启军教授补充道,“水产品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脱离了鲜活的水产品市场,掌握水产品经济规律就失去了根基。”
除了跟着导师“逛”市场,同学们还跟着行业“老板”访基地。在上海昆秀水产专业合作社,学生围着“行业导师”顾红明接连提问:“都市农业经济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一只蟹’能带动三产发展?”还有不少学生直接讨要“养蟹经”。
不仅是调研、实地操作以及行业导师讲解,第一课也有渔业经济领域专家为“新农班”进行现场授课,在现场为同学们讲授价格弹性、水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等知识。同学们结合调研发现的水产品市场价格和消费的变化,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渔业经济领域专家为“新农班”现场授课。
2024年,上海海洋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接上海市都市农业发展“五高”目标,启动元鼎卓越农林创新班、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专项班将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产业实战”的农学交替培养模式进行培养。
2025年2月17日,上海海洋大学新学期开课,“新农班”60多名学子已全部完成了从去年普通班到今年“专项班”的衔接。作为沪上新开的农业专项班,其初衷就是为了以“接地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玉峰表示,“新农班”的课程特色就“新”在社会实践、专业课程模块,除了增加社会实践课时,更强调“一线”的现实场景;专业课程模块上,更多综合了水产、经济管理、智慧农业等专业知识,而且学生可以灵活对这些模块进行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