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方面,《行动方案》提到,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
其中提到,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此外,也要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智能电池、储热储冷及新型物理储能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方案》还强调了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和引导优化供需关系。
其中提到,加强锂电池等产能监测预警,防范盲目投资和无序发展风险。引导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企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矿产资源充足、运输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区域聚集。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呼包鄂地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地聚焦新型储能领域。
在供需上则提到,要科学有序扩大有效需求,顺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结合新能源消纳利用和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因素,系统性确定新型储能需求,推动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保障和创造需求的高效联动发展。同时,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新型储能制造项目,依托研究机构开展行业运行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储能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整个行业竞争已进入异常激烈的阶段,业内此前就已在呼吁行业应有序、高质量发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在日前的一篇撰文中即指出行业现状:“双碳”目标提出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储能行业吸引大量外部企业涌入储能赛道,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将技术与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大量淘汰出局。据CNESA统计,2024年我国储能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达到8.91万家,同比增长17.90%;新增状态异常企业1.6万家,同比增长123.51%。
刘为指出,激烈竞争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低于成本的中标价屡见不鲜,储能项目收益大幅下滑,企业增收不增利,“2024年是储能产业艰难前行的一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