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街道上,中国车企比亚迪为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量身打造的绿色电动大巴额外亮眼,吸引着全球参会者的目光。
巴库街道上行驶的一辆中国新能源品牌汽车。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11月17日,是COP29休息日,一辆黑色蔚来电动车停在了巴库古城,COP29主席穆赫塔尔·巴巴耶夫从车里下来,参访这片历史遗迹。此前,蔚来已宣布成为COP29贵宾指定用车品牌。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舞台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正如万科集团及深石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所说:“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企业家扮演的角色更多,他愿意看到机会,愿意冒一个风险,也愿意来调动资源,最大效益化。”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包括王石在内只有三位企业家参会。“那时真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王石说。
15年过去,据不完全统计COP29至少有400家中国企业参与。他们在这里分享中国企业落实“双碳”目标的经验,也同时借助这一国际会议,寻找新的商机。
“企业、企业家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COP29蓝区中国角的背后,是由王石组建的生物圈3号“解决方案馆”,这个场馆直接面向企业,分享中国企业解决方案。
11月13日,生物圈3号开馆,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出席并致辞后,参会嘉宾与其合影留念。
在11月13日的生物圈3号开馆日现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出席并致辞,他说:“在改善气候的工作中,企业、企业家的作用不可替代,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提出的政策、任务,更需要企业的支持和参与。”
台铃作为电动行业低碳出行代表受邀出席“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与各国代表共同探讨低碳出行和绿色未来。台铃集团总裁姚立分享说,在生态环境部和“一带一路”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台铃在肯尼亚、泰国、菲律宾等地的电动出行试点项目成功落地,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台铃的电动出行方案帮助缓解了交通压力,并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比如助力菲律宾邮政电动化,在泰国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带动外卖、客运等行业的绿色转型。非洲市场上,与加纳KOFA公司联合研发的TK90电动摩托车,也通过可换电锂电池组有效降低了30%的使用成本。
“非洲光带”项目是COP29中国角的重要议题之一。“非洲光带”项目拟通过发展光伏能源,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南南合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铃电动车助力菲律宾邮政电动化。 图片来自:台铃集团微信公众号
姚立认为,台铃的电动出行技术与非洲低碳经济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展现出广阔的合作前景,尤其是“非洲光带”项目具有绝大的发展潜力。
以绿色创新加速能源公正转型
隆基绿能已连续第六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们倡导以绿色创新促进能源公平,并在一场边会上分享了隆基关于“能源公平”的故事,探讨如何助力气候脆弱地区增强气候韧性。
为什么看中气候大会的舞台?
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以隆基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通过提供清洁能源产品和解决方案、投资减排和零碳项目等,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还能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期待通过参与COP29大会,推动全球能源公平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构建一个更长远、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出贡献。”佘海峰说。
为什么要强调能源公平?
佘海峰认为,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全球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但由于各个经济体发展的进程不同,这意味着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同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以确保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能源公平关乎全球范围内清洁、可负担且无歧视的能源服务。“隆基在2023年与联合国难民署签订了全球合作伙伴协议,因为我们看到2022年,由气候相关灾害引发的流离失所人数达到创纪录的3180万人,40%的难民居住在高度气候脆弱的接纳国。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导致位移的其他因素,例如加剧贫困、食品不安全、水资源短缺以及其他社区依赖于生存的自然资源的获取难度。85%在难民营中的流离失所人口燃烧生物质如柴火进行烹饪,而大约97%的人没有或只有有限的电力接入。”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深入推进,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特别是科技及制造属性使光伏成本竞争力持续提升,快速推动能源转型进程。
“现如今,光伏发电成本降幅超过90%,使得光伏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最为经济的电力能源,人人可负担,世界能源公平问题似乎也有了新的解法。”佘海峰说,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度电成本快速下降,光伏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经济的电力能源,其可持续性、可负担性以及公平和安全的特点,为助力全球实现能源公平提供了绝佳的解决方案。
南南合作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刘振民在“与世界对话,共建零碳未来生态”主题边会上,就全球实现碳中和提出4个工作方向:一是,在全球大范围部署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二是,考虑到全球能源转型难以完全脱离化石燃料,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对于必须保留的化石燃料做好清洁利用;三是,要保护好生态系统,加强对森林、湿地、海洋等碳汇资源的培育和养护。四是,全社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践行低碳生活。
COP29会场内的标语
中国提供了全球70%的光伏组件,60%的风电设备。关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刘振民指出,中国和印尼的能源结构都以煤为主,且两国都是能源需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能源转型中面临着共同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愿意为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共享经验,助力亚洲的能源转型。最后,刘特使呼吁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全球能源转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行动,为实现世界零碳未来努力奋斗。
联合国项目事务署东南亚能源转型伙伴关系高级项目经理John Cotton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成功经验,并呼吁将技术转移模式引入东南亚。他指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创新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越南、印尼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需要通过技术转移和国际投资来实现能源转型,而中国的技术支持对于东南亚的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他呼吁中国及其他国际合作伙伴加强跨国合作,通过共享技术与经验,共同构建绿色未来。
印度尼西亚公正转型伙伴关系秘书处负责人Paul Butarbutar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加强国际合作是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他谈到,印尼与中国在低碳发展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已展现出巨大潜力。印尼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转型,正在制定积极的政策计划,包括推广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以实现更具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
他呼吁国际社会,尤其像中国等邻国,深化与印尼的合作,为绿色转型提供技术和投资支持。印尼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成功经验,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作出贡献。
2018年4月,印尼政府推出“印尼制造4.0”计划,聚焦食品、汽车、纺织、电子和化工等五大行业,目标在2018至2030年间实现年均GDP增速6%-7%,并提升制造业在GDP中的贡献至21%-26%。到2030年,印尼预计跻身全球十大经济体。然而,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增长,印尼计划在2020至2024年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推动机场、电站和海上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
在此背景下,不少中资企业成为推动印尼转型的关键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印尼能源转型提供了支持,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目前,印尼工业领域面临着重大碳排放问题,但这也成为印尼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据印尼德信钢铁首席营销官Handy Rachmat介绍,德龙钢铁已累计在印尼德信钢铁投入34亿美元,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联合钢铁企业之一,年产钢700万吨、焦化项目410万吨,在提升印尼钢铁生产力的同时,还将德龙的绿色冶炼技术带到印尼,为当地创造了1800个技术岗位和4000个印尼籍员工的就业机会,每年为印尼政府贡献约5亿元人民币的税收,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还推动了印尼钢铁行业的规范化,成为中印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项目。
王石认为,应对气候挑战需要政府、企业与NGO(非政府组织)的通力合作。他分享了两个月前访问印尼经济开发区的感受。近年来,印尼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家投资,其中德龙集团旗下的印尼德信钢铁和格林美两家公司令他印象深刻——德信钢铁在环保技术上的成就以及格林美对当地文化、民族和教育的尊重。他们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制造业和冶炼企业在绿色环保方面的巨大转变和担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