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伊朗的游客在云南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学习古乐演奏。
和雪婷摄
外国游客在北京延庆万达广场体验市集。
张珈倩摄
在江苏无锡泰伯庙会上,两名法国游客身穿汉服留影。
尤佳伟摄
外国游客在上海街头打卡留念。
本报记者 崔 寅摄
拿起小铲形工具,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珐琅釉料填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在北京市珐琅厂,第一次来华旅游的希腊姑娘瓦西里基体验了一番景泰蓝制作技艺。" 这些都是纯天然的矿物颜料,你看它们的颜色多漂亮,细节设计也非常精巧。" 游名胜古迹、尝特色美食、品历史韵味,中国之行给瓦西里基留下深刻印象。瓦西里基还说:" 希中文化中有许多相同元素,我们应该常来常往,多到彼此国家走走看看。"
在北京胡同体验民俗文化,在上海豫园观赏璀璨灯会,在云南丽江饱览民族风情……来华外国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加深了对中国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 亲眼来看看中国,远比电视上看到的更美,以后还要带着朋友再来 "
在江苏无锡新吴区的梅里古镇,白天,泰伯庙会人气火爆;夜晚,迎春灯会绚烂多姿。古镇浓浓的年味让法国青年埃蒂安 · 让和伊利亚 · 伦布罗索流连忘返。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体验春节文化。无锡硕放机场新增为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让这座江南城市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
在一家汉服店,两人兴致勃勃地换上汉服,特意选择了红色," 感觉一下子就融入了古镇氛围 "。在公共阅读空间 " 钟书房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红纸上挥毫泼墨,学写 " 福 " 字。喜欢爵士乐的他们随身携带电吉他,看到有老师傅正在演奏二胡,便来到一旁即兴合奏起来,中西方音乐的交融,吸引许多游客驻足喝彩。" 亲眼来看看中国,远比电视上看到的更美,以后还要带着朋友再来。" 他们的脸上透着兴奋。
" 蝴蝶 " 在花海中振翅欲飞," 神兽 " 在人们身边汲水嬉戏……璀璨夺目的光与影、灯与彩,让上海豫园变得更具魅力。" 这里真是太美了!很幸运可以体验中国春节。" 英国游客伊桑站在一组花灯前合影。前一天,他还在山西,那是因为《黑神话:悟空》而开启的一场探索之旅。五台山、南山寺、南禅寺……手机里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他的旅行路线。" 每一处风景都很漂亮,中国文化令人陶醉,我要把中国推荐给我的每一位朋友。" 伊桑说。
来自尼泊尔的巴汶 · 鲍得勒到访过不少中国城市,深入体验了多彩的民俗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中国民众注重家庭、讲究礼仪的特点在节日和传统习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鲍得勒说,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人们纷纷返乡,共庆佳节;清明节,人们追思亲人,缅怀先贤;中秋节,家人欢聚一堂,品尝月饼,欢庆丰收…… " 这些传统习俗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我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 "。
" 这种古老与现代结合的城市风貌难能可贵 "
" 我都想搬来中国长住了!" 在云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境时,新加坡游客贾斯莉显得有些意犹未尽。不久前,贾斯莉带着家人来云南开启新年旅行。触摸丽江古老的东巴纸,与雪山下的牦牛合影,贾斯莉和家人尽情享受着慢节奏生活带来的治愈感。漫步大理古城,青瓦白墙的民居旁有编着花辫卖手工艺品的白族奶奶,城门楼下抱着吉他的民谣歌手开着直播唱歌。在贾斯莉眼里,大理既古老又年轻。当地美食也让贾斯莉惊喜," 饵丝口感很特别,乳扇吃起来像奶酪,鲜花饼更是让我‘上头’。"
借助免签政策,泰国艺术老师阿仑妮 · 斯里露萨把 32 名学生的 " 研学游 " 放在了云南西双版纳。虽然临行前做了不少攻略,但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远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精彩。" 这里的饮食、服装、建筑和泰国清迈的有些相似,但风景和民俗各不相同。当地民众特别热情友好,围着篝火起舞时,大家融洽得就像一家人。" 阿仑妮 · 斯里露萨说," 云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让我很受启发。"
" 中国的城市建设让我大受震撼,高科技广泛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更让我印象深刻。" 来自保加利亚的安娜喜爱中国文化,会定期参加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在当地举办的文化体验活动。此次在中国的实地旅行给她留下难忘的回忆。她说:" 北京拥有古色古香的一面,比如南锣鼓巷和北锣鼓巷。但到了国贸地区,又是完全不一样的现代化景象。这种古老与现代结合的城市风貌难能可贵。"
" 很多人因热爱中国文化选择到中国旅游,也因旅游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
不久前,泰国姑娘尤阿坎 · 赛亚西和阿皮尼亚 · 万纳帕克结伴到北京和天津旅游。在众多景点中,赛亚西最喜欢的是颐和园。" 进入颐和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这次旅程也让赛亚西对中国文化中的开放包容、和谐共处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学过中文,但说得不那么流畅,当地人特别热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如果有机会我肯定还会再去中国。" 赛亚西说。
克里斯托斯 · 霍梅尼迪斯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希腊作家,他的作品曾获得欧洲图书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去年底,他利用免签政策第一次到访中国,并在希腊媒体上撰文讲述他的感想。霍梅尼迪斯对记者表示,在北京和上海游览时,他既看到了高楼大厦,也看到了传统建筑和美丽的园林,这样的结合令人印象深刻。在与中国民众的交流中,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也发现中国人与希腊人有不少共同点,比如民族自豪感和创业精神。"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期待再次到访中国,与中国读者交流并深入探索这里,以获得更多的灵感。"
基比克是德国最大的团体旅游运营商之一,也是最早开展赴华旅行业务的德国旅游公司,深耕中国旅游市场近 40 年。公司总经理托马斯 · 博兰德早在 1985 年就来到复旦大学留学," 我每次到中国都有新发现、新收获 "。中国对德国等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以来,他的公司多次组织德国商旅团赴华考察,从上海的摩天大厦到江南的古刹禅寺,从良渚文明到非遗手工艺……外国朋友连连赞叹,惊喜不断。
" 越来越多的德国以及欧洲民众预订了中国游。" 博兰德说," 中国是一个非常多元、令人着迷的国度。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很多中国景点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很值得一去。" 他告诉记者," 很多人因热爱中国文化选择到中国旅游,也因旅游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本报记者俞懿春、姚雪青、王崟欣、施芳、杨文明、李安琪、谢亚宏、刘赫、禹丽敏、张矜若)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5 年 02 月 13 日 03 版)
相关阅读:
" 现代化的中国开放、包容 "(外国游客感受 " 中国之美 ")
" 中国是一个温暖的国家 "(外国游客感受 " 中国之美 ")
(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