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睒睒公开批评拼多多低价战略,称其 " 对中国品牌,对中国产业是一种巨大伤害 ",引起诸多反响。老胡不想去评农夫山泉和拼多多这两个企业,也不想单独说拼多多的低价战略对或不对,毕竟物美价廉是大多数消费者所愿,低价可以对应不同的质量和性价比,很难一概而论。
我只想客观阐述一个道理:一个企业可以走低价路线,但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不能进入一个不断寻求低价的下降螺旋,市场应该创造最优性价比,而不是一味打恶性的价格战。一旦形成低价决定一切的下降螺旋,不光对企业不利,最终对我们所有人生活的实际影响也将是负面的,那样我们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会从不断朝上走变成逐渐向下将就。
这当中的道理蛮简单的,虽然东西越来越便宜能够在短线赢得消费者,但是如果低价就是一切,则会打击企业通过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拼市场的动力,形成越来越激烈在低端卷的恶性竞争。结果就是企业越来越难挣钱,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难有市场回应,市场上收入比较理想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大家都难挣到钱,支出被迫减少,人们的生活观念会从争取多挣并且花得宽裕,变成挣得少于是缩衣节食。
所以说,低价和折扣商品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当它们与最优性价比挂钩时,就是对的,它在市场上形成的优势及由此产生的压力就会受到欢迎。要看到,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产业配套都让我们相对容易开发出更物美价廉的产品,物美价廉可以说是中国市场整体优势的一部分。但是低价不可脱离品质在市场上狂奔,我们的社会总体上还是要朝着生产和消费的不断升级前进,保持这样的升级是我们所有人的利益所在,这个逻辑会潜移默化地牵动、改变我们的生活。
其实中国从几十年前生产低端、便宜商品的社会逐渐迈向生产更高质量产品、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上有了不小提升,这个势头应当保持下去,而且不断得到扩大、发扬。老胡想起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产品在一些国家成了 " 低质低价 " 乃至 " 伪劣商品 " 的代名词,但是现在的情况已有根本改观,相当一批中国商品成为绿色、便捷、创新的代名词,要让这个趋势不断延续。
中国这么大,区域差距和市场内部的分层非常复杂,市场竞争同样很复杂,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市场逻辑要符合中国产业升级的大方向,也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各种消费需求。低价商品往往好卖,让低价商品也尽量更多形成质量和服务的提升,这种努力具有现实意义,比如拼多多还是给很多消费者带来了方便的。但是我也认为,的确不能让拼低价的战略成为市场的主导逻辑,要防止具体企业的低价战略产生市场漩涡那样的影响,使得其他企业被迫跟从。我们要对低价产品和相对质高价高的产品都形成必要的保护,不使其中的一方过度挤压另一方。当低价竞争越来越卷得厉害时,这样的考量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更美好的生活还是要靠创造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加百姓的收入,使大家都买得起来实现。价格的多元化显然需要保持," 低价就绝对好 " 或者 " 低价就绝对不好 ",这样的断言都不免有些简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