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成功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只因它符合观众对一部“好电影”的基本预期:成熟的画面表现,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耗时五年的打磨细节,符合现代价值的叙事逻辑等。《哪吒2》更多依靠口碑传播而非过度话题营销的宣发策略,也为其增添了舆论好感,展现了自身的“硬实力”。
就此看,《哪吒2》的爆火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观众并没有消失,市场也没有抛弃电影,带着诚意、潜心制作的电影,依然会被观众看见,被市场认可,也自然会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以《哪吒2》为代表的春节档电影表现令人欣喜,但也留下了一些冷思考:春节档的热度能否延续下去?全年票房在去年基础上能否打个翻身仗?
不可否认,春节档有其特殊性。这是一个难得的合家欢时刻,加之春节以返乡团聚休假为主,娱乐门类相对单一,电影市场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也可能造成市场整体的冷热不均,即头部电影、大量资源涌入春节档,全年的市场表现却可能后继乏力。
根据《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截至2024年10月,当年人均观影频次为2.20次,低于2023年的2.58次,近六成观众一年只进一次电影院。也就是说,人们进电影院的总体次数仍然有限,且可能过于集中。蛇年春节档观影人次的回升,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持续性仍需观察。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电影更需要的还是持续输出能力,即不断地推出有市场号召力的大作,能够稳定地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整体上托举市场复苏。简单来说,就是市场需要更多“哪吒”,更丰富多元的题材和IP,才能拉动长期的影视文化消费,将“进电影院”变成一项更日常的、更长期的消费习惯。
而这些,依然有待中国电影人的继续努力。相信《哪吒2》等电影的成功,也会再次坚定行业信心:只要沉下心来制作优秀的作品,所谓“寒冬”“逆风”,终究会被一飞冲天的“风火轮”所点燃、冲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