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地宣布将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1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布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总体目标中提及,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布局基础设施,先期建设数据信息平台,同步完善运行规则,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到2027年,全区低空空域充分释放、高效利用,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有效覆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高效运行,规章制度健全规范,“军地民”三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体系基本完善。
除了内蒙古外,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梳理,近期包括海南省、广东省、福州市等多地提及,要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低空空域是发展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的基础,空域改革是当前低空经济“乘势而飞”的核心关键,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仍然实行的是“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四级航空管制体制,空管委领导全国的航空管制工作,由属地军方统一组织与实施,低空管制区域飞行计划审批流程慢,未实现使用的灵活化。不过,随着目前多地在相关低空经济发展方案中提及,要规划放开,推动构建低空航路航线网,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和协同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多位eVTOL头部企业的高管此前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当前的空域资源对现有应用问题不大,也已看到空域改革的初步成效。
多地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立“军地民”协调机制是改革基础
具体来看内蒙古实施方案,工作任务最先提及要建立“军地民”协调机制。加强军方、地方政府、民航部门空管手段建设和信息交互,建立空域管理协调机制。
在合理划设低空空域方面,实施方案指出,要按照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空域分类划设原则,统筹“军地民”航空运输需求,开展低空空域资源调查评估,摸清管理使用现状、需求和场景,编制低空空域规划,明确不同空域属性类别、功能定位,完成3000米以下自治区全域管制、监视、报告空域分类划设,精细划设低空空域航线;建立空域资源档案,满足区域内低空飞行需求。
在搭建监管服务平台方面,要建立全区低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及运行管理、飞行服务保障、通信监视3个支持系统,联通军民航飞行管理、情报、航空气象等系统,贯通低空飞行各部门单位、各环节,实现低空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为军民航管理部门单位和低空用户集中办理审批报备,提供通信监视、应急救援、无人机监管等一体化飞行服务,实时共享低空空域使用状态,统一分配空域、航线,实现低空空域在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灵活转换。
在稳妥有序布局基础设施方面,编制低空基础设施规划,有序建设通用机场、飞行服务站、无人机起降场等设施,满足低空航空器起降需求。摸清补盲设施数量和位置,利用北斗数据链、5G、5G-A等通信技术,科学布局建设通信、导航、监视、低空气象等信息基础设施,按需实现低空通导监有效覆盖。
实施方案还提及,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并推动出台自治区低空空域协同运行规则、无人机地方性法规等法规制度,为低空空域管理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在保障措施方面,实施方案提及,要加强政策支持,通过直接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通用机场、飞行服务站、无人机起降场等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
其他省市方面,据记者不完全梳理,11月18日,在“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专场上,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江洪提及,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要实现再突破。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对海南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要求,持续完善各方协同管理机制,探索高效衔接的低空空域使用模式和灵活转换空域使用协调机制,大幅提高低空空域资源使用效率。
今年9月,福州市发布加快推动低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及福州将于2024年底在全省率先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军方同意,由地方政府发布无人机适飞空域,建设军、地、民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布局低空全产业链。
今年5月底,广东省发布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及要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一方面,加强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军地民”三方工作协同;另一方面,争取低空经济试点示范。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怎么改?
11月18日,据新华财经报道,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试点。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获悉,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意味着相关地方政府要承担更多管理责任。
18日晚间,多位头部低空经济企业高管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基本确认上述消息,但相关部委还未正式公告,首批6个城市,第二批试点有望进一步扩大。
11月19日,江西省通航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章志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此前,各地空域由军方统一管理,所有低空飞行都要按程序审批。企业对飞行的把控没有底,对于低空市场而言,空域申请批复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有待提升。当前,多地都在计划推进空域改革,地方政府更多介入、受理和协调空域管理,将与军方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对于企业而言,未来低空空域审批流程在对接和处理上将会更加顺畅。
“理论上,上述试点将使低空企业在空域申请上更加便捷,目前期望起飞前2小时申报就能飞,实际还需要看具体情况,这个也是对地方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考验。”一名eVTOL企业高管18日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这6个试点城市是针对其600米以下的适飞空域的管理交给地方政府来管理,是对空域管理进一步下放权限,下放到地方职能部门来,效能情况或将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空域属于有限资源,必须规划、利用好,才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针对空域改革路径及未来,兴业研究发布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自由空域逐步扩大、分类推进开放,低空管理权趋于独立。空域改革趋势上,我国空域开放面积持续扩大、分类管理特征明显,目前有“监视与报告空域”、“协同管理空域”等多种自由空域并存,而尚未落地实施的“七类空域改革”,也将从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空域分类体系。空域管理体制方面,低空管理权逐渐由各个空管单位碎片化、分割化管理,走向集中统一监管。四川省的“军地民”三方协同管理改革,可能是未来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通过在地方政府设立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进行统一归口管理,保障空域分配公平性的同时,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低空经济发展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